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面然大士的意思、面然大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面然大士的解释

佛经中谓救苦救难的 观音菩萨 化身。《禅门日诵·普供赞语》:“ 面然大士 , 观音 化身。” 明 李贽 《祭无祀文》:“又闻 面然大士 统领三千大千神鬼,与尔等相依日久,非不欲尽数超拔尔等,第亦无奈尔等自家不肯何耳。”参见“ 面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面然大士是汉传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特指饿鬼道众生的首领,亦是盂兰盆仪式中超度亡灵的核心对象。该词由“面然”(面容焦黑枯瘦)与“大士”(菩萨尊称)复合构成,体现其兼具饿鬼相与菩萨慈悲救度的双重特性。

一、名称释义与宗教地位

“面然”源于梵语“乌枢沙摩明王”的意译,形容其面部因饥饿而凹陷焦黑的形象。《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记载,佛陀弟子阿难在禅修时遇见身形枯瘦、口吐烈焰的饿鬼王,佛陀开示此为面然大士示现,教导以施食法门救度饿鬼道众生。在汉传佛教中,面然大士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忿怒化身,象征以威猛相破除众生贪执。

二、形象特征与仪轨关联

其典型造像为青面獠牙、三目六臂,手持金刚杵与火焰,足踏饿鬼,代表降伏三毒烦恼。宋代《佛祖统纪》记载,唐代不空三藏翻译《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后,面然大士与“放焰口”施食仪轨形成固定关联,成为中元节盂兰盆会的重要祭祀对象。

三、文化影响与文献记载

明代《释氏要览》强调面然大士信仰对民间丧葬习俗的影响,衍生出烧纸钱、设斋供等民俗活动。清代《百丈清规证义记》详述寺院举办焰口法会时悬挂面然大士画像的规制,印证其在佛教仪礼中的核心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面然大士是佛教中的重要形象,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义
    面然大士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代表佛教施食法门中的鬼王。其形象源于佛经中形容的饿鬼形态——枯瘦如柴、咽喉细如针孔、口吐火焰,因面部被火焰灼烧而得名“面然”(即“面上火然”)。

  2. 宗教象征与经典来源
    该形象出自唐代实叉难陀所译《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经中记载佛陀弟子阿难在禅定中见到饿鬼王面然,后得观音菩萨示现救度之法,由此形成施食超度饿鬼的仪轨。

  3. 仪式功能
    在瑜伽焰口法会中,面然大士作为鬼王统领众饿鬼,象征通过施食可超度亡灵、化解众生苦难。此仪式体现了佛教慈悲济度的核心思想。

  4. 别称与化身关系
    面然大士又称“乌尤菩萨”(乌尤为印度语音译),是密宗瑜伽部主尊之一,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观音化身的身份认同。

补充说明:部分文献将“面然大士”解释为形容人仪态庄重的成语,但此用法缺乏权威佛典支持,建议以佛教术语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抱薪救火坝趾采察惭悔常羞城圈鹑鷃初旭订久要短兵讹脱翻戏風警峯胁分为膈肢窝拐杖诡奇阂塞画板幻海火警坚持降户儌外近晩九工蠲肠老汉料整历术露富乱子哤杂茂渥袅绕凝脂点漆奴兵迁改欺傲祈珥起今沁绿三十三天三世执戟善善恶恶事情鼠屎司晨丝分缕析俟斤挑拨提领外部联系闻得武悍鲜文崤山猇亭新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