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铠馬的意思、铠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铠馬的解釋

披帶铠甲的馬,戰馬。《後漢書·蔡邕傳》:“ 幽 冀 舊壤,鎧馬所出,比年兵饑,漸至空耗。” 李賢 注:“鎧,甲也。”《晉書·王浚傳》:“ 疾陸眷 遂以鎧馬二百五十匹,金銀各一簏贖 末柸 。” 宋 秦觀 《俞公達待制挽詞》:“衣冠漸散紅蓮府,鎧馬還歸 細柳 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铠馬”是古代軍事術語,指披帶铠甲的戰馬,主要用于保護騎兵和戰馬在戰鬥中的安全。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铠馬由“铠”(铠甲)和“馬”(戰馬)組成,指披覆金屬或皮革甲胄的戰馬。這類戰馬通過裝備铠甲增強防禦力,常用于沖鋒陷陣,與騎兵協同作戰。

  2. 曆史文獻記載

    • 《後漢書·蔡邕傳》提到“幽冀舊壤,铠馬所出”,表明東漢時期幽州、冀州是铠馬的重要産地。
    • 《晉書》記載将領王浚曾用“铠馬二百五十匹”贖回人質,反映铠馬在軍事行動中的高價值。
  3. 别稱與相關術語
    铠馬在不同文獻中也被稱為“鐵馬”“鐵騎”,如東漢河西地區曾派出“鐵騎二百”執行任務。南北朝時期,具裝铠馬(全身披甲)更為常見。

  4. 形象資料
    敦煌莫高窟第296窟(北周時期)壁畫中繪有铠馬形象,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裝铠馬圖像資料,直觀展示了其铠甲覆蓋馬身的特點。

铠馬是古代戰争中重要的軍事裝備,兼具防護與戰術功能,其發展與騎兵戰術需求密切相關。需注意,铠馬并非所有戰馬均配備,通常用于精銳部隊或關鍵戰役。

網絡擴展解釋二

铠馬的意思

《铠馬》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裝備有铠甲的馬匹,通常用于古代戰争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铠馬》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金(钅)和馬,部首的筆畫分别是8畫和10畫。

詞語來源

《铠馬》的詞語來源比較直觀,是由“铠甲”和“馬”的組合而成。铠甲是一種古代戰争中戰士身上所穿的厚重防護裝備,而馬則是古代戰争中經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和戰鬥力量。

繁體字

《铠馬》的繁體字為「鎧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铠馬」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和現代寫法類似,使用了相同的部首和筆畫。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義和現代相同。

例句

1. 士兵們戴上铠甲,騎上铠馬,迎接敵軍的進攻。

2. 這匹铠馬非常高大威猛,堪稱戰争中的利器。

組詞

1. 铠甲:指戰士身上所穿的厚重防護裝備。

2. 馬匹:泛指各種各樣的馬。

3. 鐵騎:用铠甲裝備的戰馬和馬上的騎士。

近義詞

1. 甲馬:指裝備有甲胄的戰馬。

2. 騎兵:指乘騎進行軍事活動的士兵。

反義詞

1. 赤膊:指沒有穿上防護裝備的人。

2. 步兵:指以步行為主要方式進行作戰的士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