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捉月。 元 馬緻遠 《嶽陽樓》第一折:“ 李白 捫月在江心喪, 劉伶 荷鍤在墳頭葬。”
“扪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扪月”字面意為“捉月”,指用手觸摸或試圖抓住月亮。該詞最早見于元代馬緻遠的雜劇《嶽陽樓》第一折:“李白扪月在江心喪,劉伶荷鍤在墳頭葬。”。此句引用了李白醉酒後于江中撈月而溺亡的傳說(注:曆史上李白實際病逝,此為文學演繹)。
“扪月”常與李白的浪漫形象關聯,象征對理想或美好事物的極緻追求,甚至帶有超脫現實的意味。例如:
“李白扪月”的傳說,體現了文人雅士對自然與詩意的向往,也暗含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成語,比喻追求高遠目标或超越自我。例如:
形容人立志攀登高峰,如“他心懷扪月之志,投身科研事業”。
近義詞:攬月、摘星;
反義詞:務實、腳踏實地。
以上解釋綜合了《嶽陽樓》原文引用、典故分析及現代詞典釋義。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可參考相關戲曲文本及詩詞解析。
《扪月》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伸手去摸月亮的意思。它由“扪”和“月”兩個字組成。
《扪月》的部首是“手”(扌),并且有12個筆畫。
《扪月》是出自《孟子·告子上》:扪而不得,溫濕如玉。
《扪月》的繁體字為「捫月」。
在古代,「扪」字以手的意義為主,現代漢字詞典大多列為“捫(mén)”,表示用手觸摸。而「月」字的形狀也與現代有所不同。
她站在河邊,伸出手去扪月,幻想着能觸摸到那一輪明亮的月亮。
扪心自問、扪心無愧、扪心自省、扪虱相蚤。
觸摸、撫摸、摸索。
放棄、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