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累德行與仁義。《韓詩外傳》卷七:“今夫子積德累仁,為善久矣。”《資治通鑒·漢桓帝延熹二年》:“ 李氏 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
“積德累仁”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 dé lěi rén,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持續積累善行與培養仁愛之心,提升個人道德境界。以下是詳細解釋:
這一成語既是對傳統美德的傳承,也蘊含了通過持續實踐完善自我、影響社會的積極價值觀。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後漢書》或相關典籍。
《積德累仁》是一個成語,指的是通過不斷積累善行來培養品德。這個成語是由“積德”和“累仁”兩個詞組成的。
“積德”是由“禾”和“白”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拼音是“jī dé”,表示不斷積累善行和好事。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0畫。
“累仁”是由“纟”和“人”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拼音是“lěi rén”,表示通過不斷累積善行來修養自己的品德。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1畫。
《積德累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尚書·金縢》篇中,其中有這樣的記載:“夫以德報怨懷矢石之心,不可以積德累仁。”意思是說一個人應該用德報怨,以慈善之心對待别人,并通過不斷積累善行來修養自己的品德。
在繁體字中,成語“積德累仁”的寫法略有不同,使用的是“積德積仁”這樣的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成語“積德累仁”的字形稍有差異。例如,“累”字的古代寫法為“纍”,“德”字的古代寫法為“悳”,而“仁”字的古代寫法為“忈”。
以下是一個使用了成語“積德累仁”的例句:“他一直以來都是一位積德累仁的人,所以在困難時刻很多人都願意幫助他。”
與“積德累仁”意思相近的成語有:“行善積德”、“修身養性”等。這些成語都強調通過行善和修養來塑造自己的品德。
相反地,與“積德累仁”意思相反的成語有:“作惡多端”、“品德敗壞”等。這些成語形容一個人品德不好,做壞事較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