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句的意思、對句的詳細解釋
對句的解釋
(1).原指古代詩文中字數相同、文意相對的句子。 魏 晉 以來,文人學士講究聲韻骈俪,對句在形式上漸趨格律化。近體詩興起後,因稱律詩的中間兩聯(颔聯、頸聯)為對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 張華 詩稱‘遊雁比翼翔,歸鴻知接翮’; 劉琨 詩言‘ 宣尼 悲獲麟,西狩泣 孔邱 ’。若斯重出,即對句之駢枝也。”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法》:“對句好可得,結句好難得,發句好尤難得。”
(2).指對聯。《西遊記》第四四回:“殿門前掛一聯黃綾織錦的對句,綉着二十二個大字,雲‘雨順風調,願祝天尊無量法;河清海晏,祈求萬歲有餘年。’”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對聯》:“嘗見有人寫對句雲:‘拳石畫臨 黃子久 ,膽瓶花插紫丁香。’愛其工巧,不知為何人之句。”
詞語分解
- 對的解釋 對 (對) ì 答,答話,回答: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朝着:對酒當歌。 處于相反方向的:對面。 跟,和:對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對立。對流。對接。對稱(坣 )。對峙。 說明事物的關系:對于。
- 句的解釋 句 ù 由詞組成的能表示出一個完整意思的話:句子。句法。 〔句讀( 量詞,用于語言:三句話不離本行(俷 )。恥 )〕古代稱文詞停頓的地方為“句”或“讀”。 句 ō 〔高句骊〕古國名,即“高麗”。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對句的詳細解釋如下:
-
基本定義
對句指古代詩文中字數相同、文意相對的句子,常見于骈文、律詩及對聯中。其核心特征是結構、内容或意義上的相互呼應,形成對比或對照,以達到修辭效果。
-
曆史演變
- 魏晉時期:文人開始注重聲韻骈俪,對句逐漸格律化。
- 近體詩發展:律詩定型後,對句特指颔聯與頸聯(中間兩聯),需嚴格遵循平仄、對仗規則。
-
形式分類
- 詞中對句:包括三言(如“鬓雲松,眉葉聚”)、五言、六言、七言等,部分由領字引導(如“隔苑蘭馨趁風遠,鄰牆桃影伴煙收”)。
- 對聯:獨立成篇的對句形式,如《西遊記》中“雨順風調,願祝天尊無量法;河清海晏,祈求萬歲有餘年”。
-
功能與要求
對句需滿足“對仗工整、聲律協調”,既強調形式美,也追求意境關聯。如劉勰《文心雕龍》以“遊雁比翼翔,歸鴻知接翮”為例,說明自然成對的妙處。
-
與其他概念的區别
- 對詞:多指戲曲演員排練台詞,或公堂對質,與文學對句無直接關聯。
- 出句:在詞或對聯中,對句需回應對應的“出句”,兩者共同構成完整表達。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2、5的原始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對句》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指對仗的兩個句子。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對”字的部首,右邊是“句”字的部首。它的筆畫數目總共有4畫。
《對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繁體字是漢字的一種表現形式,它的書寫方式比較複雜,包含更多的筆畫。《對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對句”。
下面是一個例句:“他說得一句對,一句不對。”這句話中的“對句”表示這個人說話時有一句話是正确的,而另一句話是錯誤的,形成了對仗。
關于組詞,可以有一些相關詞彙例如“對仗”、“對聯”、“對子”等,它們都指的是類似的概念,即兩句話之間具有對稱關系或相反的意義。
近義詞方面,可以有“押韻”、“平行句”等詞彙,它們與《對句》有着某種相似的語言效果。
反義詞方面,可能沒有一個直接對應的詞彙。因為《對句》本身并不意味着相反的意義,而是指兩個句子之間的對仗關系。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繼續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