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柏舟之節的意思、柏舟之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柏舟之節的解釋

指婦女喪夫後守節不嫁。同“柏舟之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柏舟之節"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典故成語,由"柏舟"與"節"兩部分構成。該典故源自《詩經·鄘風·柏舟》篇,原詩通過"泛彼柏舟,在彼中河"起興,講述衛世子共伯早逝後,其妻共姜拒絕父母逼婚,以"之死矢靡它"的誓言堅守貞潔的故事。

從漢語構詞法分析,"柏舟"指柏木所造舟船,柏木材質堅硬經久,象征堅貞不屈的品格;"節"指氣節操守,組合後特指婦女在喪夫後守貞不嫁的高尚品德。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成語最初專指"夫死不嫁的節操",後引申為對任何堅定不移的氣節的贊頌。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宋代文人開始用此典贊頌士大夫的氣節,如朱熹《與陳師中書》提及"更望以柏舟之節自厲",将原指女性守節的典故擴展至士人品格領域。現代《中國成語大辭典》将其定義為"舊時指寡婦守節不嫁",同時标注其典故出處為《詩經》。

該成語承載着中國古代禮教文化對貞潔觀念的價值判斷,在當代語境中需結合曆史文化背景進行客觀解讀。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堅守節操"展開,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中表彰忠貞品格的經典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柏舟之節”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婦女在丈夫去世後守節不嫁的品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指女性在喪夫後堅守貞節、不再改嫁的行為,強調封建禮教中對女性守節的道德要求。該詞源自《詩經·鄘風·柏舟》中衛世子共伯之妻共姜的故事:共伯早逝,共姜拒絕父母逼嫁,作詩自誓守節,後以“柏舟”比喻堅貞。

  2. 典故出處

    • 《詩經·鄘風·柏舟》記載共姜事迹,成為“貞節”的象征。
    • 宋代朱熹在《與陳師中書》中引用此典:“必能養老撫孤,以全柏舟之節”,進一步強化其道德意涵。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作賓語,多用于描述女性守節行為(例:“守柏舟之節”“全柏舟之節”)。
    • 近義詞:柏舟之誓、貞松勁柏。
    • 感情色彩:傳統語境中為褒義詞,現代多視作封建禮教産物。

現代視角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對女性貞節的推崇,但需注意其曆史局限性。如今社會更倡導個人選擇的自由,此類詞彙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

若有進一步用例或文獻分析需求,中的古籍原文(如、8)。

别人正在浏覽...

杮劄博刀叉竿辰參陳詞濫調懲糾牀頭錢春渚打鬨戴綠帽子凍淩鬥鬨鈍兵挫銳房植風雲月露蓋娅赓本過水過晤恒星光譜型壺口瀑布戛釜撞甕剪刀拐肩排薦章絞讦結懽解環進趣金友絶區看親硜鄙老鲫溜離本趣末李貓竛竮拿周年幾牛酥嚬眉七寶鞭情受宂渎身傍蝨蟲失律十相具足塑性滔滔不竭涕淚交垂踢裡踏拉通應子魚豚腸草畏悚文盟文形瘟疹先動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