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漢兒的意思、漢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漢兒的解釋

(1).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 漢 人的稱呼。《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折楊柳歌辭》:“我是虜家兒,不解 漢 兒歌。” 明 陳沂 《詢刍錄·漢子》:“ 漢 自 武帝 征伐 匈奴 ,二十餘年。馬畜孕重堕殰罷極,聞 漢 兵莫不畏者,稱之為 漢 兒。”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阿裡瑪》:“ 阿 曰:‘死則死耳,餘 滿洲 人,終不使 漢 兒見之,誅於門内可也。’”

(2).猶言男子漢。 宋 文瑩 《續湘山野錄》:“陛下大謁之日,還作漢兒拜邪?女兒拜邪?”

(3).指養子不閹的内侍。 清 褚人穫 《堅瓠三集·單于問家世詞》:“ 蘇東坡 《送子由使契丹》詩末句雲:‘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用 唐 李揆 事也。 紹興 中, 曹功顯 勳 使 金國 ,好事者戲作小詞,其後闋曰:‘單于若問君家世,説與教知,便是紅窗迥底兒。’謂 功顯 之父 元寵 ,昔以此曲著名也。後大璫 張去為 之子 安世 ,以閤門宣贊為副使,或改其語曰:‘便是中朝一漢兒。’蓋京師人謂内侍養子不閹者為漢兒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兒"(hàn ér)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稱謂,其含義隨時代變遷而演變,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一、古代對漢族男子的稱呼

指稱中原漢族男性,常帶有區分族群或地域的意味。南北朝時期,北朝政權(如北魏)統治下的漢族人常被稱為"漢兒",以區别于鮮卑等少數民族。例如《北史·高昂傳》記載高昂斥責下屬:"漢兒何不促走!"體現了當時北方民族融合過程中的身份标識。

二、元代特定社會階層的稱謂

元代将全國人口分為四等:"漢兒"(或"漢人")特指原金國統治下的漢族、契丹、女真、渤海等人群,地位低于蒙古、色目人,高于南人(原南宋漢人)。《元史·刑法志》載:"諸蒙古人與漢兒争,毆漢兒……"反映了這一等級劃分。

三、近代方言中的使用

在部分北方方言中,"漢兒"可指成年男子或男孩,帶有口語化色彩。如民國時期北京話中偶見使用,但現代漢語普通話已罕用(王力《漢語史稿》提及此類口語稱謂的演變)。

四、文化語境中的引申義

在文學或曆史叙述中,"漢兒"有時承載文化認同内涵。如宋代陸遊詩"豈知須臾夢,渺與萬裡馳。漢兒雜逯隘,胡騎縱橫馳",借"漢兒"指代中原将士,寄托民族氣節。


參考資料

  1. 《北史·卷三十一·高昂傳》
  2. 《元史·卷一百五·刑法志》
  3. 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
  4. 陸遊《劍南詩稿·卷二十》

網絡擴展解釋

“漢兒”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

這一用法多見于漢至清代的文獻,常帶有族群區分的意味。例如:

二、指代男子漢

用于形容男性的勇敢、剛強特質,屬于褒義表達。如:

三、特指未閹割的内侍養子

此義項為清代特定用法,常見于宮廷記載:

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時期含義側重不同:早期多用于族群區分,後期衍生出對男性氣質的贊美及特定宮廷身份指代。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其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北陰本經貶逐筆供鏟刀常格蹀鞚荻葓敦本奪眶而出笃友放量反老還童飛遽還隱恨相見晩黃桦弓皇機歡谑湖目夥頤駕鵞奸訛茭刍家主母潔皙晶滢金囊金舌蔽口金雘扃幂筐筥愧栗窺瞻燎如觀火瀝耳力可拔山臨事而懼柳腰力挽狂瀾賣點妙味迷謬米糵南北史内敏啟奠入朝桑蔭不徙上演什麼的始遷祖死臨侵松柹太皥踏節穨虧苋菜獢勇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