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彌漫。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遊雁宕山日記後》:“初四日,早望 常雲峯 ,白雲濛翳,然不為阻。”
“濛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義
文獻例證
字義分解
注意:該詞存在異寫形式“蒙翳”,兩者含義相通,但“濛翳”更側重霧氣彌漫的意象。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進一步确認。
濛翳(méng yī)是一個常用于描述天氣、景色等的詞語。它指的是稀薄而有光澤的霧氣、雲霧或朦胧昏暗的景色。
濛翳的部首是氵(shuǐ zhí, 水部首)和羽(yǔ zì, 羽部首)。其中,氵為左邊的部首,羽為右邊的部首。
濛的筆畫數為15畫(氵-3,亡-3,月-4, 日-2,貝-3)。翳的筆畫數為17畫(羽-6,弓-3,月-4,飛-4)。
濛翳是中國古代漢字,源自《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濛翳的寫法分别為濛翳(濛翳)。
在古時候,濛翳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因為字形演變和字書記載的差異,我們無法準确知道古人所用的具體寫法。然而,濛翳作為一個常用的詞語,其含義在古代字書中有所記載。
1. 霧氣濛翳,道路濕滑。
2. 山間的綠意在濛翳中漸漸消失。
3. 黎明時分,大海籠罩在一層濛翳之中。
濛霧(méng wù):指霧氣稀薄而有光澤。
翳墨(yì mò):指墨色濃重、暗淡,難以辨認。
濛翛(méng xiū):指山林中的霧氣緩緩流動。
朦胧(méng lóng):指景色模糊、不清晰。
暗淡(àn dàn):指光線不亮、昏暗。
明亮(míng liàng):指光線明亮、燦爛。
清晰(qīng xī):指景色或圖像清楚可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