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告的意思、燎告的詳細解釋
燎告的解釋
猶燔告。《通典·禮二》:“ 晉武帝 南郊燎告,未有祖配。”
詞語分解
- 燎的解釋 燎 á 延燒:燎荒。燎原烈火。 燙:燎泡。 照明。 燎 ǎ 挨近火而燒焦:把頭發燎了。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告的解釋 告 à 說給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誡。告訴。報告。勸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機關檢舉、控訴:告發。告狀。控告。 表明,請求:告老。告急。自告奮勇。 宣布或表示某種情況出現:告成。告竭(宣布某種東
網絡擴展解釋
“燎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讀音
- 拼音:liáo gào(注音:ㄌㄧㄠˊ ㄍㄠˋ)
- 含義:指通過焚燒祭品(如柴火、玉帛等)向神靈禱告的儀式,即“燔告”。這一行為常見于古代祭祀活動,尤其是帝王主持的南郊祭天典禮。
二、出處與背景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通典·禮二》中的記載:“晉武帝南郊燎告,未有祖配。”
該句描述了晉武帝在南郊祭祀時舉行燎告儀式,但未設先祖配享的情景,體現了燎告在古代禮制中的規範性。
三、用法與延伸
- 祭祀場景:燎告多用于國家層面的祭祀,如祭天、祈雨等,通過焚燒祭品傳遞對神靈的敬畏與祈願。
- 現代語境:當代已極少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如探讨古代禮制、宗教儀式等。
四、相關詞語
- 近義詞:燔祭、燎祀
- 相關成語:星火燎原、烈火燎原(強調“燎”的燃燒意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祭祀儀式的具體流程或相關典故,可參考《通典》《禮記》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燎告》的意思
《燎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通過燃燒或燒毀來傳達信息或告示。《燎告》一詞主要用于古代,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燎告》的拆分部首是火,并涵蓋了它的全部寓意。根據《康熙字典》,《燎告》一詞的總筆畫數是19畫。
來源和繁體
《燎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時候,人們常常用火燒毀筆墨紙硯等物品,将所需信息傳達給他人。因此,《燎告》這一詞彙逐漸形成,用于描述這種燒毀傳遞信息的方式。
《燎告》的繁體字為「燎告」,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并不統一,所以《燎告》這一詞在不同的古代文獻中可能有不同的寫法。然而,《康熙字典》所記錄的《燎告》的字形已經較為固定,在現代漢字中一般寫作「燎告」。
例句
1. 公告無法及時傳達給村民,隻能通過燎告的方式告知。
2. 他用一大堆紙張燃燒,将重要消息燎告給同伴。
組詞
燎告經 、燎告文 、燎告術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燒毀傳達、焚傳。
反義詞:傳言、傳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