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拔。 明 張居正 《辛亥會試錄序》:“乃今謬司校文之任,得以盡觀天下士,簡汰而蒐拔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方 王 二君殫心蒐拔,惟恐偶屈一士。”
“蒐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表示“選拔”或“搜尋并提拔人才”的含義。以下是綜合相關文獻的詳細解釋:
“蒐拔”由“蒐”(同“搜”)和“拔”組成,意為通過廣泛搜尋後選拔優秀人才。該詞強調在廣泛範圍内篩選、擇優的過程,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該詞多用于古代公文、史書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研究曆史、文獻學等領域。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出處或語義演變,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蒐拔(sōu b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蒐由草字頭和勹部組成,表示搜集、收集的意思;拔由扌部和曷部組成,表示拔出、取出的意思。
根據筆畫拆分,蒐拔共有11畫。蒐部在左邊有6畫,拔部在右邊有5畫。
蒐拔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詩經·秦風·蒐樵》中有“蒐樵不”的記載。這裡的蒐指的是搜集、采集,拔指的是取出、拔出。後來這兩個意思合并為一個詞,表示搜集并取出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蒐拔》保持了相同的形态和意義。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蒐拔在篆書中的形态比較複雜,難以描述。在隸書中,蒐拔的寫法也有一些差異,但整體上仍能辨認出詞義。
以下是一些蒐拔的例句:
- 他對曆史文物有着濃厚的興趣,經常蒐拔一些具有價值的古籍。
- 那位考古學家蒐拔了一塊古代玉器,對研究古文明有着重要意義。
以下是一些與蒐拔相關的組詞:
- 蒐集(sōu jí):搜集、收集
- 蒐餚(sōu yáo):搜集美食
- 蒐集家(sōu jí jiā):收藏家
以下是一些與蒐拔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詞語:
近義詞:
- 搜羅(sōu luó):搜尋、搜集
- 拾荒(shí huāng):撿拾、回收
反義詞:
- 散發(sàn fā):分散、發放
- 丢棄(diū qì):抛棄、扔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