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所不足。《莊子·逍遙遊》:“吾自視缺然,請緻天下。” 成玄英 疏:“自視缺然不足,請将帝位讓與賢人。” 唐 司空圖 《與李生論詩書》:“愚幼常自負,既久而逾覺缺然。” 宋 王安石 《除參知政事謝表》:“承弼之任,賢智所難;顧惟缺然,何以堪此?” 清 方苞 《漢文帝論》:“世徒見其奉身之儉,接下之恭,臨民之簡,以為 黃 老 之學則然,不知正自視缺然之心之所發耳。”
(2).缺失。《晉書·張駿傳》:“每患忠言不獻,面從背違,吾政教缺然,而莫我匡者。”《隋書·炀帝紀上》:“雖則聿遵先緒,弗敢失墜,永言政術,多有缺然。” 明 湯顯祖 《南柯記·雨陣》:“自家出守 南柯 ,物阜民安,辭清盜寡,皆 周 田 二君贊相之方,杯酒為歡,缺然未舉。”
(3).廢弛。《管子·輕重乙》:“邊竟諸侯,受君之怨民,與之為善,缺然不朝,是天子塞其塗。”《新唐書·郭子儀傳》:“時朝廷草昧,衆單寡,軍容缺然。”
(4).猶歉然。 宋 蘇轼 《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一山黃6*菊平生事,無酒令人意缺然。” 明 單本 《蕉帕記·贈帕》:“隻是於伯父母處不能一别,於心缺然。”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四:“餘編《隨園詩話》,閨秀多而方外少,心頗缺然。”
(5).延擱。 宋 司馬光 《答周源同年書》:“宜即時修報,而缺然逾旬者,抑有由焉。”
(6).惶恐貌。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始赧然以愧,又缺然以慄,終悄然以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缺然漢語 快速查詢。
“缺然”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缺然”一詞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核心圍繞“不足”展開,既可指客觀缺陷(如制度缺失),也可表主觀謙遜(如自認不足)或情感(如遺憾、愧疚)。建議在古籍閱讀時重點關注上下文,以準确理解其具體指向。
缺然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缺失或者不完整。它描述了某種缺少或不完備的狀态,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不完整或者缺陷。
缺然的拆分部首為缺字的缺部,筆畫數為7畫。
缺然一詞源自古代漢語,具有悠久的曆史。在古代,人們通過觀察事物的缺陷和不完整性來給予命名,并用來描述事物的一些特征。
缺然的繁體字為「缺然」。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缺然也不例外。古代漢字的寫法多樣,可以通過觀察古代文獻和碑刻來了解古代漢字的樣式。
1. 孩子們發現盒子裡的餅幹缺然了一塊。
2. 這幅畫雖然精美,但是還是缺然一些細節。
缺乏、缺失、不完全、殘缺、不全、缺陷
近義詞:不完整、不全、殘缺
反義詞:完整、完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