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讴歌。 唐 儲光羲 《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時任下邽縣》詩:“邦牧新下車,德禮彼甿謳。”
“甿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méng ōu,其中“甿”同“氓”(méng),指百姓、平民;“讴”指讴歌、歌唱。兩字均為左右結構。
基本解釋
意為百姓的讴歌,即普通民衆對德政或美好事物的歌頌。
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儲光羲的詩作《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時任下邽縣》:“邦牧新下車,德禮彼甿讴。”此處描述地方官員推行德政後,百姓以歌謠贊頌的情景。
相關詞彙擴展
該詞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民意的重視,通過百姓的歌聲傳遞對治理者的評價,具有曆史文獻價值。
《甿讴》是一個描述田野或鄉村中午後鳥鳴聲的詞語。它充分表達了大自然的甯靜和和諧,給人以甯靜、安詳的感覺。
《甿讴》的部首是田(tián)和言(yán),其中田為田字底部的部首,言為具體意義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4。
《甿讴》一詞最早見于《詩經·秦風·羔裘》篇,被悠久的文化傳統所延續。詩經中有不少表達大自然美好景象和人類感慨的詹言,這其中《甿讴》被用來形容鄉村中的鳥鳴聲,将它與其他詞語區分開來。
《甿讴》的繁體寫法為「甿讴」。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甿讴」的古時書寫形态為「甿」字的底部加上「讴」字。
田園小路上,聽到了悠揚的甿讴聲,仿佛身臨大自然的懷抱。
甿讴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甿讴聲、甿讴調等。
與《甿讴》意義相近的詞語有:町野之音、農村鳥鳴聲。
與《甿讴》意義相反的詞語是:寂靜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