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甿讴的意思、甿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甿讴的解釋

百姓讴歌。 唐 儲光羲 《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時任下邽縣》詩:“邦牧新下車,德禮彼甿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甿讴(méng ōu)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甿”與“讴”二字組合而成,特指田間百姓傳唱的民歌或歌謠。以下從構詞、語義及典籍用例角度分述:


一、分字釋義

  1. 甿(méng)

    本義指從事農耕的平民。《說文解字》釋:“甿,田民也。” 後引申為草野之民,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甿隸之人”,注曰“甿,古氓字,野人也”。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讴(ōu)

    指無伴奏的歌唱。《說文解字》雲:“讴,齊歌也。” 後泛指民間歌謠,如《孟子·告子下》“讴歌者不讴歌堯之子而讴歌舜”。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二、複合詞“甿讴”的語義


三、文化内涵與曆史背景

“甿讴”作為農耕文明的産物,是古代采詩制度的重要對象。《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 此類歌謠成為統治者體察民情的渠道,如《詩經》中的“國風”即源于周代甿讴。

來源:班固《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1962年點校本)。


四、近義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

“甿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1. 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méng ōu,其中“甿”同“氓”(méng),指百姓、平民;“讴”指讴歌、歌唱。兩字均為左右結構。

  2. 基本解釋
    意為百姓的讴歌,即普通民衆對德政或美好事物的歌頌。

  3. 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儲光羲的詩作《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時任下邽縣》:“邦牧新下車,德禮彼甿讴。”此處描述地方官員推行德政後,百姓以歌謠贊頌的情景。

  4. 相關詞彙擴展

    • “讴”在古漢語中常與表達情感或社會現象結合,如“謠讴”(民間歌謠)、“謌讴”(歌頌)等。
    • 現代語境中,“讴歌”仍保留贊美、傳頌之意,但“甿讴”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

該詞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民意的重視,通過百姓的歌聲傳遞對治理者的評價,具有曆史文獻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不羁之民逋遷搥提答席打旋磨兒帝枝笃貧渎職訛衍蜂鳥公廨田慣使鬼炊郭隗金黑臉紅得發紫懷玺讙嘩化升蹇辭蹇兔皎然解霜雨金剛砂酒幔泃河拘禮勘誤表兩刃矛理茬兒孋姬靈魄盧溝曉月論着硉兀緑野慢聲門闾望闵茶鳴攻旁邑乾物器滿則覆輕財好士遒隽齊武饒赦觞勺煽揚少采踏竹馬挺稈亭徼同隊外室尾燈委制下平下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