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兒童遊戲。把竹竿當馬騎着玩。 元 馬緻遠 《薦福碑》第一折:“一個撮着那布裙踏竹馬,一個舒着那臁肕跳灰驢。”
“踏竹馬”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指一種兒童遊戲,孩子們将竹竿當作馬匹騎跨玩耍。這種遊戲形式簡單,常見于傳統民間娛樂活動(、、)。
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戲曲家馬緻遠的雜劇《薦福碑》第一折:“一個撮着那布裙踏竹馬,一個舒着那臁肕跳灰驢。”此處通過對比描寫,生動展現了市井生活場景(、、)。
部分詞典(如)指出其具有比喻義:形容人過度沉溺于幻想或脫離實際的行為,類似于現代成語“紙上談兵”的批判意味。
當代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出現在文學研究或成語解析中,實際生活中已較少使用該遊戲形式。可通過《漢語大詞典》《民俗文化詞典》等工具書查閱更多擴展信息。
《踏竹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兒童踏着竹馬玩耍。這個成語形容童年時代的純真和快樂,也用來比喻回憶往事或懷念過去的生活。
《踏竹馬》由6個漢字組成,下面是每個漢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踏:走,足部部首,共10畫
竹:竹子,竹頭部首,共6畫
馬:馬,馬頭部首,共3畫
《踏竹馬》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踏斷踏斷,這般心緒,關情無窮。”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
《踏竹馬》的繁體字為:“踏竹馬”。在台灣和香港地區,人們通常使用繁體字寫作。
古時候,《踏竹馬》的漢字寫法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但有一些字形上的細微差别。例如,踏字可能會寫成“蹋”或“躂”。
1. 童年時光是如此美好,我常常懷念那段時光,踏竹馬、追逐陽光。
2. 回首往事,我發現自己竟然很少有時間可以踏竹馬。
組詞:踏着竹馬、童年、回憶、懷念
近義詞:踏雪尋梅、兒時耍酣、童年記憶
反義詞:成年疾行、忘卻往事、成人生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