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讴歌。 唐 储光羲 《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时任下邽县》诗:“邦牧新下车,德礼彼甿謳。”
“甿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综合解释:
拼音与结构
拼音为méng ōu,其中“甿”同“氓”(méng),指百姓、平民;“讴”指讴歌、歌唱。两字均为左右结构。
基本解释
意为百姓的讴歌,即普通民众对德政或美好事物的歌颂。
出处与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储光羲的诗作《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时任下邽县》:“邦牧新下车,德礼彼甿讴。”此处描述地方官员推行德政后,百姓以歌谣赞颂的情景。
相关词汇扩展
该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民意的重视,通过百姓的歌声传递对治理者的评价,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甿讴》是一个描述田野或乡村中午后鸟鸣声的词语。它充分表达了大自然的宁静和和谐,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
《甿讴》的部首是田(tián)和言(yán),其中田为田字底部的部首,言为具体意义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4。
《甿讴》一词最早见于《诗经·秦风·羔裘》篇,被悠久的文化传统所延续。诗经中有不少表达大自然美好景象和人类感慨的詹言,这其中《甿讴》被用来形容乡村中的鸟鸣声,将它与其他词语区分开来。
《甿讴》的繁体写法为「甿讴」。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甿讴」的古时书写形态为「甿」字的底部加上「讴」字。
田园小路上,听到了悠扬的甿讴声,仿佛身临大自然的怀抱。
甿讴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词,例如:甿讴声、甿讴调等。
与《甿讴》意义相近的词语有:町野之音、农村鸟鸣声。
与《甿讴》意义相反的词语是:寂静无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