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物的意思、乾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物的解釋

1.使物幹燥。《書·洪範》“曰雨曰暘” 孔 傳:“雨以潤物,暘以乾物。”

2.幹制的食物。《儀禮·鄉射禮》“薦脯用籩” 漢 鄭玄 注:“脯用籩,籩宜乾物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乾物(gān wù)指經過脫水處理、不含或僅含微量水分的物品,多用于食品、藥材等領域。該詞由“乾”(幹燥)與“物”(物品)組合而成,強調其物理狀态特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乾(gān)

    本義為“幹燥”,《說文解字》釋為“上出也”,引申為失去水分後的狀态。在《易經》中,“乾”象征天,屬陽剛之氣,與“濕”相對。

  2. 物(wù)

    泛指一切有形實體,《玉篇》注“凡生天地之間,皆謂物也”,涵蓋自然與人造物品。

    合成詞義:二者結合指“經幹燥處理的物品”,強調脫水的物理屬性。


二、專業領域應用

  1. 食品科學

    如香菇、海帶等經曬幹或烘烤制成的食材,水分含量低于15%,便于儲存并保留風味(《食品加工工藝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 中醫藥學

    藥材如陳皮、枸杞需制成乾物以濃縮有效成分,《本草綱目》載“曝幹入藥,久藏不壞”(人民衛生出版社注譯本)。

  3. 化學與工業

    實驗室常用“乾燥劑”吸附水分,如矽膠、氯化鈣等(《化學試劑手冊》,科學出版社)。


三、常見誤用辨析


四、古籍文獻佐證

《齊民要術·作醬法》記載:“取乾鲚魚……去鱗訖,脔切”,說明南北朝時已系統記錄乾物加工技術(中華書局校釋本)。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玉篇》(宋·重修本)
  3. 《食品加工工藝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
  4.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
  5. 《化學試劑手冊》(科學出版社,2015)
  6. 《倉儲管理規範》(中國标準出版社,2012)
  7. 《齊民要術校釋》(賈思勰,中華書局,2022)

網絡擴展解釋

“乾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使物幹燥
    該義項出自《尚書·洪範》的注釋:“雨以潤物,暘(陽)以乾物”,指陽光使物體幹燥。此處“乾”作動詞,強調通過日曬去除水分的過程。

  2. 幹制食物
    漢代鄭玄在《儀禮·鄉射禮》的注解中提到“脯用籩,籩宜乾物也”,指用竹編容器(籩)盛放幹肉等脫水食品。此處的“乾物”為名詞,特指經曬制或風幹處理的食品,如肉脯、果幹等。

補充說明:
“乾”在八卦中代表“天”,與“坤”(地)相對,象征陽剛屬性。古漢語中“乾”常與“幹”通假,故“乾物”亦可理解為“幹物”,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注疏與漢字本義,需注意現代漢語中“乾”已簡化為“幹”,但涉及傳統文化或特定術語時仍保留原字。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衣天使白幟班朝録寶意不無小補不徇私情慘敗層龍絶藝汊河遲聲愁結點計東西晉演義二蜀法後王風迹概算哥弟會豪劇喝盞弘亮紅模子回遟繭絲牛毛究而言之決知軍候考列曠闊連不連籠叢露朵默書派充滂沱大雨評唱傾駴勤力氣咽熱窩兒鋭騎三陸三吐三握山文升歌生拘時刻表松蘿庭獸挺擢團部敦瓜脫脂棉王鴡完計晚衙文劾骛名嚣謗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