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書·王珣傳》:“ 珣 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雲:‘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 珣 所草。”《南史·文學傳·紀少瑜》:“ 少瑜 嘗夢 陸倕 以一束青鏤管筆授之,雲:‘我以此筆猶可用,卿自擇其善者。’其文因此遒進。”又《江淹傳》:“ 淹 少以文章顯,晚節才思微退……又嘗宿于 冶亭 ,夢一丈夫自稱 郭璞 ,謂 淹 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 淹 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絶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夢筆事類頗多,大抵用以指才思敏捷,文章華美。 唐 李商隱 《江上憶嚴五廣休》詩:“征南幕下帶長刀,夢筆深藏五色毫。” 明 吳承恩 《賞花釣魚賦詩謝表》:“ 上林 欲賦,殊非夢筆之才;下澤雖逢,豈有釣璜之手。”
“夢筆”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文人才思、創作能力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夢筆”典出《晉書·王珣傳》:東晉王珣曾夢見有人贈其大如椽的筆,醒後預言将有大手筆之事,後果然負責起草皇帝哀冊谥文。此典故被後世用來比喻才思敏捷、文章華美,如唐代李商隱詩句“夢筆深藏五色毫”即化用此意。
多用于文學評論、詩詞創作或人物贊譽,如形容作家“手握夢筆,落紙生花”。需注意語境,避免與消極典故(如才盡)混淆。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詩詞用例,可參考《晉書》《南史》等文獻。
夢筆是一個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的漢字,其中“夢”是指夢境、幻想,而“筆”則代表着書寫、描繪。夢筆的意思可以解釋為用筆描繪或書寫夢境和幻想。
夢筆的部首是“木”和“竹”,部首“木”意味着與樹木相關的事物,“竹”則代表了竹子或與竹子有關的事物。夢筆的總筆畫數為10,其中“木”的部分占了4個筆畫,而“竹”的部分占了6個筆畫。
夢筆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形狀和結構描繪了書寫和描繪夢境的過程。通過将“木”和“竹”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夢筆這個漢字。
在繁體字中,夢筆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由“木”和“竹”兩個部首組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夢筆與現代的寫法略有不同。在古代的字體中,“木”和“竹”的形狀可能會有所差異,但整體結構和意義都保持一緻。
1. 他用夢筆描繪了一個美妙的夢境。
2. 這位作家的作品中充滿了夢筆般的幻想。
夢想、筆記、夢幻、筆下
幻筆、夢境筆
現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