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高舂的意思、高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高舂的解釋

日影西斜近黃昏時。《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 淵虞 ,是謂高舂;至于 連石 ,是謂下舂。” 高誘 注:“高舂,時加戍,民碓舂時也。” 劉文典 集解:“《初學記》引注雲:‘言尚未冥,上蒙先舂,曰高舂。’” 南朝 梁 王僧孺 《為韋雍州緻仕表》:“高舂之景一斜,不周之風忽至。” 唐 皎然 《浮雲》詩之三:“浮雲浮雲,集於高舂。高舂濛濛,日夕之容。” 清 趙翼 《遣興》詩之三:“折坂未登車倒退,遊山正好日高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高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時間劃分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高舂(gāo chōng)指日影西斜、接近黃昏的時段,相當于現代時間的戍時(約19:00-21:00)。這一說法源自《淮南子·天文訓》的記載:“﹝日﹞至于淵虞,是謂高舂;至于連石,是謂下舂。”

詞源與文化背景

  1. 時間節點:古人将黃昏前的高舂與黃昏後的“下舂”對應,前者為日落後天色未完全昏暗的勞作時間,後者則天色已暗。
  2. 勞作關聯:高誘注解《淮南子》時提到“民碓舂時也”,說明此時是百姓舂米(谷物脫殼)的時段,可能與農耕生活節奏有關。
  3. 文學引用:南朝梁王僧孺《為韋雍州緻仕表》中“高舂之景一斜”等句,可見該詞多用于詩文,帶有古典意象。

常見誤讀

“高舂”是古代黃昏前後的時間代稱,既反映農耕社會的勞作習慣,也承載了詩文中的時間意象。需注意結合上下文區分其具體指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高舂》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它有着特定的意思和用法。下面是對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高舂》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面的部首是“高”(讀音gāo),它有3個筆畫;下面的部首是“舂”(讀音chōng),它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高舂》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經常出現在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我們可以找到《高舂》的不同形式。然而,在現代漢字書寫中,通常使用簡化字體。 例句: 1. 《高舂》這個詞是指古代用于磨糧食的一種工具。 2. 小明正在使用《高舂》磨碎玉米。 組詞: 一些與《高舂》相關的組詞包括高台、高跟鞋、舂米等。 近義詞: 一些與《高舂》近義的詞語包括磨粉、研磨、碾碎等。 反義詞: 《高舂》的反義詞可以是不磨、不碾、不舂等。 希望這些簡要介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