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墜落。 漢 王充 《論衡·累害》:“處巔者危,勢豐者虧,頽墜之類,常在懸垂。”
(2).衰落。 明 李東陽 《祁陽縣學重修記》:“或又茫然無所為,坐視其委靡頽墜而莫之救,則其為教亦蔑矣。” 林纾 《送文科畢業諸學士序》:“則諸君子力延古文之一派,不至於頽墜者,未始非吾 華 之幸也。”
“頹墜”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uí zhuì,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形容人或事物由興盛轉為衰敗的狀态,常用于描述精神萎靡、活力喪失、環境蕭條 等情景。它既可指物理上的“墜落”,也可指抽象意義上的“衰落”。
物理層面的“墜落”
如漢代王充《論衡·累害》中提到:“處巔者危,勢豐者虧,頽墜之類,常在懸垂”,指事物因失去平衡而墜落。
抽象層面的“衰落”
明代李東陽在《祁陽縣學重修記》中寫道:“坐視其委靡頽墜而莫之救”,比喻文化或制度的衰敗。近現代林纾也以此詞形容古文傳統的沒落危機。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5中的文獻來源。
頹墜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風土日,共有13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形狀像是一架斷裂的秤砣,寓意失去平衡和權衡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頹墜的寫法為頹墜,即頭部的“頹”與基部的“墜”組合而成。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頹墜的樣子與現在有所不同,如骨牌的形狀,上部為骨頭形狀的“骨”,下部為“品”字,表示物件垂直倒下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關于頹墜的例句:
1. 他失去了工作後陷入了頹墜的狀态。
2. 這個國家正處于政治和經濟頹墜之中。
3. 她的聲音聽上去充滿了頹墜和沮喪。
頹墜的一些相關詞語有:
組詞:頹喪、頹廢、頹敗、墜落。
近義詞:崩潰、衰敗、頹敗、淪落。
反義詞:上升、崛起、興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