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事略的意思、事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事略的解釋

[biographical sketch;short biographical account] 一種傳記文體,概述人的生平事迹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詳細解釋

(1).文體的一種,記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傳記。 宋 王偁 有《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記 北宋 九朝事迹。 明 陸垹 《篑齋雜著·忠賢奇祕》:“予以使至,索其書觀之,有所謂,《群忠事略》者,蓋紀靖難時死事諸賢。”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事略不必如行狀、行述之具備,即一言一事,亦可成篇;或生平梗概,雖已悉書,然恐其不詳也,故亦稱略,以待增益。”

(2).指人的事迹大略。 許傑 《憶王以仁》:“有個朋友……寫信問我關于 蔣徑三 和 王以仁 的生平事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事略”是一個中文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定義

事略指一種傳記文體,其特點是簡要概述人物生平或事件梗概,與正式傳記(如史傳、行狀)相比更為簡略。例如:

二、延伸含義

  1. 文體特征
    • 内容側重關鍵事迹,不追求細節描寫;
    • 常用于紀念性文章或曆史記錄,如《中興名臣事略》。
  2. 詞義結構
    • “略”表示梗概、大略,強調簡潔性(如《事略》中的“略”即指此意)。

補充說明

在古籍中,“事略”也用于指代人物生平的大緻輪廓(如“生平事略”)。現代語境下,該詞多用于學術或文獻領域,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注:關于具體文獻案例(如《東都事略》的卷數),可參考《辭海》或權威曆史資料獲取完整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事略

事略,古漢字,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第一個部首是“亻”(人)部,表示人的意思;第二個部首是“田”部,表示稻田或莊稼。它的筆畫數是7畫。

來源

事略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古人根據其意義而編寫的。它的含義是指處理事情的方法或技巧。

繁體

事略的繁體字是「事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事略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中的記載,事略的古字形為「事略」,與現代字形相比,第二個字的右側有一個額外的橫筆。

例句

1. 他采用了一些策略,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2. 在商場營銷中,了解顧客需求是制定營銷方案的要訣之一。

組詞

事理、事務、事情、策略、決策、方略、戰略、經略

近義詞

策略、方略、計策、計謀、手段、方法

反義詞

笨拙、無計可施、無計可退、束手無策、失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