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行動輕狂的人。《詩·鄭風·山有扶蘇》:“不見 子都 ,乃見狂且。” 毛 傳:“狂,狂人也。且,辭也。” 鄭玄 箋:“人之好美色,不往覩 子都 ,乃反往覩狂丑之人。” 明 屠隆 《昙花記·真君驅邪》:“禪心浄持,明月瑣窗知,何事遇狂且?” 清 馮桂芬 《挽徐烈婦》詩:“咄咄彼狂且,逼處肆橫逆,一彈《陌上桑》,凜然大義決。”
(2).為女子對情郎或丈夫的昵稱。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将有遠行》:“儘妝奩盡交 子都 ,儘肝腸都送狂且。俺姐妹相妨難盡抒,怎了得芳心縷縷!”
“狂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指行動輕狂或性格狂妄的人
出自《詩經·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這裡的“狂且”原指輕狂、不莊重之人,常帶有貶義。例如唐代杜牧詩句“酌此一杯酒,與君狂且歌”中,則引申為放蕩不羁的性情。
作為女子對情郎或丈夫的昵稱
明代孫仁孺在《東郭記》中寫道:“儘肝腸都送狂且”,此處“狂且”帶有親昵調侃的意味,類似“冤家”。
建議參考《詩經》原文及《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釋義,以全面理解該詞的雙重含義。
《狂且》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可以指代瘋狂、放縱、隨意的意思。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情緒或表現不受約束,過于激烈或無法預測。
根據《康熙字典》,《狂且》的部首是犬(quǎn),筆畫數分别為9畫(狂)和5畫(且)。
《狂且》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狂」和「且」,現代使用的簡化字為「狂且」。
在古代,「狂且」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體。根據不同的時代和文獻,有時可能會出現「狂」和「丌」的組合,表示相同的意思。
1. 他狂且地咆哮着,繼續朝着前方沖去。
2. 她對待愛情的态度總是狂且不羁。
3. 這個藝術家的創作風格狂且獨特。
組詞:狂熱、狂風、狂笑、狂妄、狂奔、狂野
近義詞:瘋狂、熱血、放蕩、猖狂、狂暴
反義詞:理智、克制、冷靜、溫和、穩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