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濁的氣氛。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兼抱濟物性,而不纓垢氛。” 唐 元稹 《大雲寺》詩:“地勝宜臺殿,山晴離垢氛。” 明 李贽 《史閣款語》:“豈非謂其遺世自立,而世之垢氛有不得而緇之耶!” 馬駿聲 《醉題酒家壁》詩:“回首河山盡垢氛,空餘壯語淩風雲。”
“垢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污濁、不潔淨的環境或氣氛,常用于描述髒亂、混亂的場所或壓抑的社會氛圍。以下是詳細解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背景,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垢氛(gòu fē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垢和氛。其中,垢的部首是土,氛的部首是氣。垢的總筆畫數為7,氛的總筆畫數為10。
垢氛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詩經·小雅·鶴鳴》中的一句詩:“垢雨雪兮,祉雲霾。”其中的“垢雨雪”指的是肮髒的雨雪,而“祉雲霾”則是吉祥的祥雲和煙霧。後來,人們根據這句詩創造出了垢氛這個詞語來描述肮髒、污濁的氣氛。
在繁體字中,垢的字形是「㑺」,氛的字形是「羒」。
在古時候,垢的寫法是「穀」,氛的寫法是「羒」。
垢的古代寫法「穀」中的部首「禾」表示與農業相關的意義,而其底部的部首「谷」則表示顆粒或谷物。穀寫成垢後,帶有土的部首,強調了其含義為肮髒。氛的古代寫法「羒」則與氣息相關,表示蔓延的意味。
1. 這個地方的垢氛非常重,讓人心情沉重。
2. 這個城市的空氣中彌漫着肮髒的垢氛。
3. 廠裡的車間充滿了油煙和灰塵,形成了一股濃重的垢氛。
1. 組詞:垢垢、垢穢、垢泥滿陋。
2. 近義詞:污濁、肮髒、惡劣。
3. 反義詞:清潔、潔淨、純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