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istance travelled; journey]∶人、交通工具走過或駛過的距離
他不知道他走了多少路程
(2) [route]∶特定時間内所走過的行程
該城距此至少有一天的路程
(3) 也用于比喻
革命的路程
(4) [road]∶道路,路徑
這是主人怕你知道路程,所以如此的。——《孽海花》
(1).路途的裡程。 唐 陳子昂 《谏曹仁師出軍書》:“路程益遠,疲瘦更極。”《水浒傳》第十六回:“卻監着那十一個軍漢,約行了二十餘裡路程。” 巴金 《寒夜》二七:“他不再計算已經走了若幹路程,他隻是一步一步緩慢地走着。”
(2).指前進的道路和方向。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六章:“母親給她遮擋風雨,教師給她指引路程。” 艾青 《新的年代冒着風雪來了》詩:“讓我們乘着時間的列車,走上我們新的路程。”
“路程”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名詞,指物體運動軌迹的實際長度或兩地之間通行需要經過的路徑總長。根據漢語詞典的釋義體系,該詞可從以下四個維度進行解析:
詞義定義
路程指“人或交通工具從起點到終點所經過路線的總長度”,強調空間移動的累積量度。例如“從北京到上海的高鐵路程約1318公裡”,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列為标準釋義。
語素結構
該詞由“路”(道路)和“程”(計量單位)兩個語素構成,屬于聯合式複合詞。《新華字典》指出,“程”作為古代長度單位(十程為一驿),後引申為計量概念,與“路”組合後形成現代時空計量術語。
使用特征
在語法層面,路程常與“計算”“縮短”“遙遠”等動詞搭配,例如“衛星導航系統能精準計算行車路程”。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用法詞典》特别标注,該詞多用于陸路交通場景,與“航程”“射程”形成語義場區分。
近義辨析
相較于“距離”側重兩點間直線長度,“路程”更強調實際通行路徑的曲折性。如《線上漢語字典》所示,登山時“水平距離僅500米,攀爬路程卻達3公裡”即體現這一差異。
“路程”是物理學和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概念,指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經過的路徑的總長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路程是标量,隻有大小沒有方向,表示運動軌迹的實際長度。例如:繞操場跑一圈,路程等于跑道周長(如400米),但位移(起點到終點的直線距離)為零。
與位移的區别
數學表達
若物體沿曲線運動,路程可表示為路徑的積分:
$$
s = int_{路徑} , dl
$$
其中 ( s ) 為路程,( dl ) 為路徑微元。
應用場景
單位
國際單位為米(m),常用衍生單位包括千米(km)、厘米(cm)等。
示例:若某人繞半徑5米的圓走3圈,路程為 ( 2pi times 5 times 3 = 30pi ) 米,而位移為0米(因返回起點)。
百腳旗扳錯頭悲忻兵無常形壁中叟超羣絕倫赤夏春耨楚痛大恉得不酬失殦雕藩台非職豐條敷于散孤雲姑姊妹寒衲涸澤之神皇親截拿極鋒錦囊佳制窘況就名舊念複萌沮格俊喆開夜車鵾絃臨機辄斷利時流絢龍頭人緑礬貌喏蒙冤受屈民族形式蠰谿匿行偏激缾竭罍恥否往泰來牽纜棋博青田石侵職泉布先生缺衽三朝五日删掉賞好設儀堂邑談款同與妥切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