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對聯的下半聯。《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又看方窗兩旁那副小對聯……寫着:‘屋小於舟,春深似海。’卻是新郎自己的手筆。 何小姐 心裡道:‘這屋小於舟,不過道其實耳;下聯的意思,就有些不大老成。’” 蔡元培 《我在教育界的經驗》:“對課與現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約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聯,學生想出下聯來。”
(2).指舊體詩中相對地居後的一聯。
下聯是漢語文化中與上聯相對應的對仗部分,常見于對聯、詩歌等文學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下聯指對聯的後半部分,需與上聯在字數、結構、平仄上形成對仗關系,共同構成完整表達。例如《兒女英雄傳》中“屋小於舟”為上聯,“春深似海”為下聯,兩者通過對比增強意境。
結構與特點
區分方法
應用場景
下聯不僅用于春節對聯,也見于詩歌(如律詩的頸聯、尾聯)、題字等,通過呼應上聯傳遞完整思想或情感。
曆史與文化意義
對聯起源于古代詩文對仗,下聯的創作需兼顧内容關聯與形式工整,體現了漢語的對稱美和語言藝術。
下聯是傳統文化中對仗表達的核心部分,需從内容、聲調、位置等多維度與上聯匹配,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
《下聯》是古代文學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用以對應或補充上文中的對仗句,使整體表達更加完整和有力。
《下聯》這個詞由“丿”和“蔔”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丿”是第一筆部首,表示向下延伸的形态;“蔔”是第二筆部首,原指蔔筮的象形字。
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杜甫的詩歌中出現的上下聯體:“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扪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援清泉。……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杜甫用上聯描繪了巍峨壯麗的山勢,再用下聯描繪了内心深處的糾結和牽挂,從而增強了表達的效果。
《下聯》(繁體字)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經曆了演變,其中《下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1. 上聯:花開富貴香滿園 下聯:鳥語花香樂陶陶。
2. 上聯:人生若隻如初見 下聯:何事秋風悲畫扇。
上聯、才子佳人、君前、低回、雲雨、骨肉、沉醉、相映、高雅、相配。
對仗、呼應、應和
脫節、不和諧、不對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