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言的意思、厝言的詳細解釋
厝言的解釋
進言。《隋書·後妃傳·炀帝蕭皇後》:“時後見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為《述志賦》以自寄。”
詞語分解
- 厝的解釋 厝 ò 安置:厝火積薪。 停柩,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淺埋以待改葬:浮厝。暫厝。 磨刀石。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專業解析
"厝言"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探尋,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
放置之言;臨時之言:
- 這是"厝言"最核心的本義。"厝"字本義為"放置"、"安置"(如"厝火積薪")。因此,"厝言"字面意思指"放置在那裡的言論",引申為臨時性的、非正式的、權宜的言論或意見。它強調的是一種暫時性的表達,可能未經深思熟慮或并非最終定論。
- 古籍例證: 此義可見于古代典籍注釋。例如,在解釋《禮記·曾子問》"當祭而日食"時,鄭玄注中提到"厝之言措也",雖非直接使用"厝言"一詞,但體現了"厝"與"措置"(安排、放置)的關聯,後世學者在解讀類似語境時,會引申出"厝言"指臨時性、權宜性言論的含義。清代學者在訓诂中也常在此意義上使用或解釋"厝"字相關的表達。
-
錯言;不當之言:
- "厝"字在古代有通假用法,可通"錯",意為"錯誤"、"乖謬"。因此,"厝言"亦可解釋為錯誤的言論、不恰當的話。
- 古籍例證: 《康熙字典》在"厝"字條下明确收錄了"又與錯通"的義項,并舉《漢書·地理志》"五方雜厝"為例(意為"五方之人雜居錯處")。基于此通假關系,"厝言"自然可以理解為"錯言"。《漢語大詞典》等大型辭書在收錄"厝"字時,也明确列出了"通'錯'。差錯;乖謬"的義項,為"厝言"作"錯言"解提供了依據。
"厝言"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古語詞。其含義主要有二:
- 指臨時性的、非正式的、權宜性的言論。 (核心本義,源于"厝"的"放置"義)
- 指錯誤的、不恰當的言論。 (通假義,源于"厝"通"錯")
引用說明:
- 關于"厝"字的本義及"放置"義引申出的"厝言"含義,主要依據古代典籍(如《禮記》鄭玄注)及傳統訓诂學解釋,常見于《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權威字書的相關條目釋義中。
- 關于"厝"通"錯"及由此引申的"厝言"含義,明确記載于《康熙字典》"厝"字條下,并被《漢語大詞典》、《中文大辭典》等權威辭書收錄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
“厝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cuò yán(注音:ㄘㄨㄛˋ ㄧㄢˊ)
- 詞義:指“進言”,即向他人提出意見或建議。
2.語源與文獻例證
- 出自《隋書·後妃傳·炀帝蕭皇後》的記載:“時後見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為《述志賦》以自寄。”
此例中,蕭皇後因顧忌未直接進谏,轉而通過賦文表達心志,體現了“厝言”在特定語境下的委婉性。
3.單字解析
- 厝:
- 本義為“放置”(如“厝火積薪”),亦有“停柩待葬”或“房屋”(閩南語用法)等含義。
- 在“厝言”中,引申為“提出、表達”之意。
- 言:指話語或言辭,此處特指向他人陳述觀點。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臣子、後妃等向君主進谏的行為,常隱含謹慎或委婉的語境。
5.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進谏、陳言、建言。
- 關聯詞:厝火積薪(比喻隱患)、浮厝(暫存棺柩)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厝”的其他用法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拗口邦統暴水搏摯漕挽朝祥塵蠹醇德蹙零搭膝雕候地澀東虛度恕繁稱博引燔黍捭豚風馬牛不相及鳳去秦樓蜂湧撫按高空槽和哥後擺黃狗黃水瘡忽喇叭家學節慨金奔巴瓶驚婚精益求精錦鱗九閨決理客侶寬愉遼天華表零星龍葵馬適麪蠒内部聯繫奴顔婢膝炮口偏弦蜣螂轉糞搶行遣具情交清結傾聽窮口七色算是台衡推聾妝啞潙汭夏季顯罰香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