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的意思、獨坐的詳細解釋
獨坐的解釋
(1).一個人坐着。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獨坐愁苦,終日無覩。” 唐 王維 《竹裡館》詩:“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清 方文 《宛陵雨中訪蔡四芹溪》詩:“與其獨坐愁心煩,何如赤腳著短褌。”
(2).專席而坐。亦謂驕貴無匹。《後漢書·宣秉傳》:“ 光武 特詔禦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并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天下為之語曰:‘ 左 回天, 具 獨坐, 徐 卧虎, 唐 兩墯。’” 李賢 注:“獨坐言驕貴無偶也。”
(3). 唐 人因《後漢書·宣秉傳》中“三獨坐”之事,遂以“獨坐”為禦史中丞别名。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度使》詩:“通籍微班忝,周行獨坐榮。”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三》:“ 李 尋為獨坐,三臺肅畏,而升相府。”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别名》:“ 唐 人好以宅名标榜官稱……中丞為獨坐,為中憲。”
詞語分解
- 獨的解釋 獨 (獨) ú 單一,隻有一個:獨唱。獨立。獨霸。 * 。獨創。獨特。獨辟蹊徑(喻獨創新風格或新方法)。獨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 老而無子:鳏寡孤獨。 難道,豈:“君獨不見夫趣(趨)市者乎?
- 坐的解釋 坐 ò 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後跟上,這是其本義,後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墊。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盤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騎。 乘,搭:坐車。坐船。 堅守,引申為常駐,不
網絡擴展解釋
“獨坐”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從字面、文學意境和象征意義三個層面理解:
一、字面含義
“獨”指獨自、單獨,“坐”指身體處于靜止的坐姿狀态。組合後即字面意義上的“獨自一人坐着”,描述一種物理狀态。例如:“他獨坐在窗邊看書。”
二、文學意境
在古代詩詞中,“獨坐”常被賦予情感色彩:
- 孤寂感:如王維《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通過獨坐場景表達超然物外的孤獨心境。
- 沉思狀态:李白《獨坐敬亭山》“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以獨坐為引子展開對生命與自然的哲思。
三、象征意義
- 精神獨立: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不隨波逐流的态度,如“獨坐思考人生方向”。
- 心靈沉澱:常與冥想、禅修關聯,如“每日獨坐十分鐘清空雜念”。
語境辨析
- 中性描述:會議室獨坐(單純陳述)
- 情感投射:雨夜獨坐(隱含落寞)
- 主動選擇:山頂獨坐觀星(表達自主性)
近義詞:獨處、靜坐
反義詞:群聚、共處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彈性極大,既可白描場景,亦可成為承載複雜情思的意象載體,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坐是指一個人單獨坐着,沒有他人陪伴的狀态。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犬”表示狗,而“坐”代表坐着的動作。獨坐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獨字一共有十四種不同的形體。其中一種形體為“犭虍虎犬西”,繁體字的寫法為「獨」。獨坐在古代常常被稱為“一人獨坐”,強調了一個人且沒有其他人的狀态。
以下是幾個使用獨坐這個詞的例句:
1. 我喜歡獨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享受一片甯靜。
2. 她經常在夜晚獨坐于窗前,思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
一些與獨坐相關的組詞有獨處、獨立、獨自、獨居等。獨處表示一個人獨自呆在某個地方,獨立指的是一個人在行為、思想上的自主性,獨自則是獨自一個人的狀态,獨居則表示一個人獨自居住。
在同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孤獨、獨身、單獨等替換獨坐。孤獨強調了一個人的孤獨感,獨身表示一個人沒有伴侶,單獨則表示一個人與他人隔離。
獨坐作為一個詞彙,用來描述一個人獨自坐着的狀态,通過上述的例句和解釋,希望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