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舍的意思、茅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舍的解釋

[thatched cottage] 茅屋;草屋

茅舍無煙。——《聊齋志異·促織》

詳細解釋

亦作“茆舍”。1.茅屋。《三國志·蜀志·秦宓傳》:“ 宓 稱疾,卧在茅舍。” 宋 辛棄疾 《念奴嬌·西湖和人韻》詞:“茆舍疎籬今在否?松竹已非疇昔。” 元 曹明善 《沉醉東風·村居》曲之二:“茆舍寬如釣舟,老夫閑似沙鷗。” 陳毅 《由北京到廣州》詩:“清水池塘傍茅舍,鳶飛魚躍竹萬竿。”

(2).用以謙稱自己的住宅。《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若得法師降臨茅舍,此乃萬千之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茅舍,漢語詞彙,指用茅草覆蓋屋頂的簡陋房屋,常指鄉野貧寒人家的居所。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源流及文學意象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指以茅草為屋頂的簡易房舍,多位于鄉間或山野,具有樸素、簡陋的特點。

    《漢語大詞典》釋為:"茅草蓋的房屋。多指貧寒之家所居。"

    《現代漢語詞典》釋為:"用茅草等覆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2. 構詞解析

    • 茅:茅草,古代常用作屋頂材料(《說文解字》:"茅,菅也")。
    • 舍:房屋、居所(《說文解字》:"舍,市居曰舍"),引申為簡陋住所。

二、曆史源流與文化内涵

  1. 物質層面的實用性

    古代因茅草易得、成本低廉,貧民常以此築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茅茨不翦",描述百姓簡樸生活。

  2. 文學中的隱逸象征

    唐宋詩詞中,"茅舍"常與隱士、田園生活關聯,代表超脫世俗的精神追求:

    • 陶淵明《歸園田居》:"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草屋即茅舍);
    • 白居易《效陶潛體》:"榆柳百餘樹,茅舍十數間"。

三、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修訂版,第9冊第128頁。

    權威出版鍊接(注:此為漢語大詞典官網,具體條目需查閱紙質或數據庫版本)

  2.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2347頁"茅"字條。

    官方介紹頁

  3. 《全唐詩》電子數據庫

    中華書局整理版,收錄白居易《效陶潛體》等原文。

    訪問入口


四、語義延伸與現代使用

現代語境中,"茅舍"仍保留"簡樸居所"之意,但多用于文學描寫或曆史叙述,如:"山間一座茅舍,炊煙袅袅"。其核心意象始終承載着自然、淡泊、返璞歸真的文化基因。

網絡擴展解釋

“茅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茅舍”指用茅草搭建屋頂的房屋,即茅屋、草屋。古代因經濟條件限制,普通百姓常以茅草、竹木等簡易材料建造住所,這類房屋被稱為“茅舍”。例如《聊齋志異·促織》中描述“茅舍無煙”,即通過茅舍的簡陋環境烘托生活境況。

二、發音與注音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1. 謙稱用法:古人常以“茅舍”謙稱自己的住宅。如《初刻拍案驚奇》中“老道今日為何光降茅舍”。
  2. 詩詞意象:
    • 白居易《别草堂三絕句》:“三間茅舍向山開,一帶山泉遶舍回”;
    • 陸遊《茅舍》詩描繪田園生活:“茅舍晨雞複暝鴉,暮年别自是生涯”;
    • 辛棄疾詞中亦用“茆舍”代指簡樸居所。

四、近義詞與相關詞彙

五、文化内涵

“茅舍”在傳統文化中常象征清貧、隱逸或自然簡樸的生活态度。例如張可久詩句“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将茅舍與文人雅士的淡泊志趣結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典、詩詞庫等來源(如、3、7)。

别人正在浏覽...

暗祝白蚶草賊測量标石拆牌道字成操城湍愁沮從徕粹雅打拱作揖大鲵道府獨坐愁城發句犯曆發生學方法非方感厲感歎號寒垧宏富後進荒野滑爽呼吸系統刻燭空竭扣楫中流廥儲略彴兩事家靈席奶腔惱損千裡乾龍啓露青霾秋毫見捐屈原蓐食搔頭抓耳上街折腳雙重人格書腦湯鍋韬雲停景通俗讀物同轝頑癖僞态幄席香帏仙庭謝賦協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