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阨的意思、束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阨的解釋

亦作“ 束隘 ”。控制要隘。阨,通“ 隘 ”。《文選·左思<魏都賦>》:“由重山之束阨,因長川之裾勢。” 張載 注:“重山束阨,謂 蜀 也;長川裾勢,謂 吳 也。”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萬山面内,重江束隘,聯嵐含輝,旋視具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阨(shù è)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束”與“阨”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地勢險要的關隘或要道,強調地理位置的狹窄與險峻,常被用于軍事防禦或交通控制的語境。

一、單字釋義與詞源分析

  1. 本義為“捆綁”“約束”,引申為“狹窄”“收緊”。在“束阨”中取其空間上的“狹窄”之意,如《說文解字》釋:“束,縛也。從囗、木。” 囗象征圍束,木表示束縛之物,體現空間受限的意象。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整理本)。

  2. 同“隘”,指險要的關口或狹窄通道。《玉篇·阜部》注:“阨,塞也;險也。” 如《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其中“阻隘”即與“束阨”義近。

    來源:顧野王《玉篇》(宋刻本影印本);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複合詞釋義與典籍例證

“束阨”一詞最早見于《史記·淮陰侯列傳》:“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此所謂‘束阨之患’也。” 此處指軍隊受困于狹窄險要之地,進退維谷。

釋義要點:

三、現代詞典的收錄與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明确收錄“束阨”,釋為:“險要的關隘。束,狹窄;阨,險塞。” 并引《史記》例證佐證。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仍是研究曆史文獻與古漢語的重要詞彙。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束阨”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要結合字面拆分分析:

  1. 字義解析

    • 束:本義為捆綁、約束,如“束手束腳”;引申為限制、控制,如“束縛”。
    • 阨:通“隘”,指狹窄險要之地(如《史記》中“據其阨塞”);亦有困厄、阻礙之意,如“命運多阨”。
  2. 組合詞的可能含義
    若按字面組合,“束阨”可理解為“受困于狹窄險境”或“被束縛而陷入困境”,類似“困厄”的強化表達。例如:“人生束阨,志不得伸。”

  3. 使用建議
    該詞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均非常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臨時組合或筆誤。如需表達類似含義,更常用的詞彙包括:

    • 束厄:強調受束縛的困頓狀态(如“束厄于俗務”)
    • 困阨:直接表示困苦艱難(如“困阨之境”)

建議使用者确認具體語境或出處,若為創作新詞,需通過上下文明确其定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八拜之交别居異財憋皂閉谷赤鹽瞅粘楚女腰肢摧朽翠簪到此為止大學生得勿疊翮獨軌鐵路高岸深谷高戶耿灼公憤罟罟詭計多端酣淫桁渡胡荽焦杯醮章痎痁咎愆撅坑撅塹絕路逢生摳門兒括責獵者邏逼落簪稆生汒洋孟秋莫難難吃青龍青年近衛軍上人山洪飾行儥慝時議實證主義收緊水雞水運潭奧頹縱外鄉猥廁五窦聯珠五旌五嶽真形圖銜轭祥麟威鳳涎臉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