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束隘 ”。控制要隘。阨,通“ 隘 ”。《文選·左思<魏都賦>》:“由重山之束阨,因長川之裾勢。” 張載 注:“重山束阨,謂 蜀 也;長川裾勢,謂 吳 也。”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萬山面内,重江束隘,聯嵐含輝,旋視具宜。”
“束阨”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要結合字面拆分分析:
字義解析
組合詞的可能含義
若按字面組合,“束阨”可理解為“受困于狹窄險境”或“被束縛而陷入困境”,類似“困厄”的強化表達。例如:“人生束阨,志不得伸。”
使用建議
該詞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均非常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臨時組合或筆誤。如需表達類似含義,更常用的詞彙包括:
建議使用者确認具體語境或出處,若為創作新詞,需通過上下文明确其定義。
《束阨》這個詞指的是束縛、限制、阻礙等意思。在生活和語言中使用時,可以表示某種力量或者條件對人或事物的壓制、困擾、阻撓等。
《束阨》由“束”和“阨”兩個字組成。
“束”是由“十”字旁和“木”字正好組成,總共有7畫。
“阨”是由“阝”字邊和“介”字形組成,總共有8畫。
《束阨》是中文漢字詞語,來源于古代漢字,使用範圍較為廣泛。
繁體字“束”和“阨”分别是“塞”和“艾”。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形态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
“束”在古代寫法中,右邊的“木”字旁不再是現代的“十”字形态,而是由兩個橫杠組成的捆綁樣式。
“阨”在古代寫法中,上面的“阝”字邊更加彎曲,下面的“介”字形與現代也有所不同。
1. 這個社會對個體的束阨增加了很多,很多人的自由受到了限制。
2.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不被束阨所阻撓。
3. 教育應該是開放的,不能對學生的思想施加束阨。
組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和需求進行組合。
一些可能的組詞有:束縛、阨茂、束手無策、限阨等。
近義詞:束縛、限制、困擾、約束、阻撓
反義詞:解脫、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