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面垢黑。《楚辭·王褒<九懷·蓄英>》:“蒶藴兮黴黧,思君兮無聊。” 王逸 注:“愁思蓄積,面垢黑也。” 唐 韓愈 孟郊 《征蜀聯句》:“念齒慰黴黧,視傷悼瘢痆。” 孫汝聽 注:“黴黑,面黑也。念其歲老而有黴黧者,則慰安之。”
“黴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方面解析:
指面部污黑、晦暗,多因愁苦或困頓所緻。例如:
比喻遭遇不幸或運氣不佳,如黴運纏身。此用法結合了“黴”(發黴變質)與“黧”(黑暗不吉)的意象,強調境遇的困頓。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籍或學術讨論中。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楚辭》及唐代詩文注釋。
黴黧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黴和黧。
黴的主要部首是雨,總筆畫數為12;黧的主要部首是黑,總筆畫數為17。
黴黧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其意思是指眼睛黯淡無光,形容眼睛看不清楚的樣子。
黴黧的繁體字為「黴黧」。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黴黧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黣黧」。
1. 他病得很重,眼睛已經黴黧了,什麼都看不見。
2. 這個房間通風不好,充滿了黴黧的味道。
1. 社會的黴黧
2. 黴黧不堪
3. 樣子黧黑黴黧
1. 黯淡
2. 朦胧
3. 朦朦胧胧
1. 清晰
2. 明亮
3. 透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