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征的意思、三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征的解釋

(1).三國 魏 征南将軍 王昶 、征東将軍 胡遵 、鎮南将軍 毋丘儉 的合稱。《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四年》:“是時,征南大将軍 王昶 、征東将軍 胡遵 、鎮南将軍 毋丘儉 等,各獻征 吳 之計。朝以三征計異,詔問尚書 傅嘏 。” 胡三省 注:“ 漢 置四征将軍,謂征東、征西、征南、征北…… 毋丘儉 方為鎮南而曰三征,史概言之。”

(2).朝廷三次征召。《後漢書·儒林傳上·楊倫》:“前後三徵,皆以直諫不合。”《晉書·儒林傳·劉兆》:“ 武帝 時,五辟公府,三徵博士,皆不就。” 唐 李颀 《送劉四赴夏縣》詩:“明年九府議功時,五辟三徵當在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征”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曆史人物合稱(三國時期)

指三國時期曹魏的三位将領:征南将軍王昶、征東将軍胡遵、鎮南将軍毋丘儉的合稱。這一說法源自《資治通鑒》的記載。


二、朝廷三次征召

指朝廷對某人的三次征召,多用于形容賢士多次被舉薦或征聘卻未應召。例如:


補充說明

  1. 現代用法:部分文獻(如、3)将“三征”引申為對問題進行全面考察,但這一含義更接近“三徵”(“徵”為征兆),需注意區分字形和語境。
  2. 曆史事件關聯:隋炀帝“三征高麗”是獨立曆史事件,與“三征”一詞無直接關聯,僅為造句示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資治通鑒》《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征

三征是一個漢字詞彙,包含兩個字:三、征。它的意思是指進行三次征集或征求。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征的第一個字部首是“口”,第二個字部首是“彳”。它們分别代表着嘴巴和行走的意思。三征的第一個字有3畫,第二個字有5畫。

來源

三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發展的時期。在古時候,國家需要征兵、征稅和征集勞動力來完成各種任務,所以就有了“三征”這個詞彙。

繁體

三征的繁體字是「三徵」,徵是舊時的寫法,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三征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在字形上可能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但整體來說,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他們在三征中征集了大量的人才。

組詞

三征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通常獨立使用。

近義詞

類似的詞彙有三次征集、三輪征求。

反義詞

與三征相反的詞彙可以是一次征集、一輪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