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曾國藩的意思、曾國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曾國藩的解釋

曾國藩(1811-1872) : 清末洋務派和湘軍首領。湖南湘鄉白楊坪(今屬雙峰)人。曾任内閣學士。1853年初在湖南督辦團練,創建湘軍。率兵鎮壓太平軍。後曆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統轄蘇、皖、贛、浙四省軍務,成為第一個被清廷授予大權的漢人。1865年攻陷天京(今南京)後,又北上進剿撚軍。任直隸總督時,殘民媚外,遭輿論譴責。曾鼓吹并推進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在南京病死。有《曾文正公全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生平與成就可從以下五個維度解析:

一、身份與地位 本名曾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谥號文正。作為宗聖曾子七十世孫,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二、核心成就

  1. 軍事方面:創建湘軍并任統帥,曆時十二年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于1864年攻陷天京(今南京)。
  2. 洋務運動:推動近代工業發展,創辦安慶内軍械所等軍事工業,開啟中國近代化進程。
  3. 文學貢獻:創立晚清散文“湘鄉派”,著有《曾文正公全集》,其家書蘊含豐富處世哲學。

三、思想體系 提出“誠、敬、靜、謹”四字人格修煉法:

四、文化影響 被後世視為儒家文化集大成者,其思想融合法家權術與道家處世智慧。北京西山“十精靈轉世”傳說中,他被視為蟒精轉世。

五、争議評價 因鎮壓農民起義被批評為維護封建統治,但在人才培養(如提拔左宗棠)、吏治改革等方面獲肯定。梁啟超稱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注:更多完整信息可參考《清史稿·曾國藩傳》及相關研究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曾國藩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曆史人物,他是清朝時期的軍事家和改革家。現在通常用來指代他的名字和他的事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曾(曰 + 㐅)共5畫 - 國(囗 + 玉)共8畫 - 藩(艹 + 凡 + 虍)共16畫 來源: 曾國藩是這位曆史人物的名字,他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曾經擔任過清朝的官職,負責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同時也長期緻力于推行政治、軍事和教育的改革。 繁體: 這個詞的繁體字形為「曾國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曾國藩這個詞可能由於語言變遷,其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該詞所指代的人物及其事蹟並無變化。 例句: - 曾國藩是清朝時期的重要人物。 - 曾國藩對于中國近代史有着深遠的影響。 組詞: 曾世、國士、藩務、家國等。 近義詞: 曾侯、國師、藩主等。 反義詞: 藩夷、國家、替身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