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具造的意思、具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具造的解釋

《書·呂刑》:“兩造具備”。 孔 傳:“造,至也。兩至具備,則衆獄官共聽其入五刑之辟。”後謂備辦訴狀為“具造”。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向杲》:“ 晟 不服,﹝ 莊公子 ﹞遂嗾從人折箠笞之,垂斃,乃去。 杲 聞奔視,則兄已死。不勝哀憤。具造赴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具造"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其核心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詳盡陳述/具體說明

    指完整、細緻地叙述或說明某件事的原委、細節。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收錄該詞條,釋義為“詳細陳述”。

    用例:

    《朱子語類·卷十五》:“學者須是逐一理會,具造其理。”

    (學者需逐一理解,詳盡闡明其中道理。)

  2. 全部實現/完成

    強調将計劃或意圖完整地付諸實踐,達到預期結果。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釋“具”為“完備”,“造”為“成就”,組合引申為“全面達成”。

    用例:

    明代《醒世恒言》:“若得具造此願,功德無量。”

    (若能完全實現此心願,便是極大功德。)


二、古籍典型用例


三、補充說明

“具造”屬文言複合詞,由“具”(完備)與“造”(達成/陳述)組合而成,多用于古代公文、學術論述及經典注釋中,強調系統性與完整性。現代漢語中已被“詳細說明”“完整實現”等短語替代,僅存于古籍研究與特定仿古語境。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4. 《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文史通義》(中華書局葉瑛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具造”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文獻和用法區分:

  1. 古典法律術語
    源自《尚書·呂刑》中“兩造具備”,指訴訟雙方到庭并備齊訴狀。孔安國注解“造”為“至”,即雙方到場後,由衆獄官共同審理案件。此用法在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等文獻中仍有體現。

  2. 現代引申義(存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具備才能或條件”,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現代引申。例如造句:“他具造了完成項目的所有能力。”

注意:在古籍研究中應以第一種解釋為主;現代使用第二種含義時需謹慎,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尚書》注疏或法學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闆梯苞舉避詣布化材質慚噱長嚴察知齒齯沖僻愁煙楚羨怠業大家族蹈水獨步一時獨固房主返影鬲如歌子宮祠瓜疇扢秃含糊悍虐鶴台哄夥皇華活産虎瘦雄心在建德國降等齎嗟金帛咎教揪枰龃龊兩性巢亂松松魯連蹈海魯陽揮日鳴珂裡偏吝平方強豪前桅切問青史留名宂滞刹時手術疏華蜀郡説衛鐵皮蹄書踢腿溫湯曉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