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手足異處的意思、手足異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手足異處的解釋

謂被殺。《史記·孔子世家》:“有司加法焉,手足異處。” 漢 袁康 《越絕書·内傳陳成恒》:“孤雖要領不屬,手足異處,四支布陳,為鄉邑笑,孤之意出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手足異處”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shǒu zú yì chǔ(部分網頁标注為“chù”,但“處”作動詞時讀“chǔ”)。
字面意思:手和腳不在同一位置,形容肢體被分離。
引申義:指人被殺,尤指非正常死亡導緻身體殘缺的狀态。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有司加法焉,手足異處。”
描述孔子參與政治活動時,對違法者處以極刑的場景。後世文學作品如明代《楊家将演義》也沿用此詞,強調“不得正命而死”的悲慘結局。


三、用法與語境

  1.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含貶義。
  2. 適用場景:
    • 描述曆史事件中的殺戮(如《越絕書》提及吳王夫差戰敗後的慘狀)。
    • 文學作品中渲染悲劇色彩(如“若禽獸然,有甚好處”)。
  3. 近義詞:身首異處、首足異處、頭足異處。

四、延伸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史記》《越絕書》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手足異處

《手足異處》是一個成語,用以形容兄弟之間關系疏遠、相互間不和睦。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足”,并且它們的筆畫分别為4畫和7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這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故事中描述了兩兄弟,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不和諧的事情,最終導緻了兄弟之間關系的疏遠,相互之間不能和睦相處。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手足異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手」的形狀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它更加簡化,但仍然能夠辨認出它代表手的意思。而「足」的形狀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隻是在細節上略有差異。

這個成語在日常用語中非常常見,常用于形容親兄弟之間關系疏遠的情況。例如: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但是長大後卻發生了很多矛盾,現在的關系已經變得手足異處了。

組詞:手足、異處。

近義詞:兄弟不和、手足不睦。

反義詞:手足情深、兄弟情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