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蹐地的意思、戴天蹐地的詳細解釋
戴天蹐地的解釋
猶戴天履地。 明 方孝孺 《曹處士墓碣銘》:“吾先祖考,繼世為 宋 民,戴天蹐地,受德澤者三百餘年。”參見“ 戴天履地 ”。
詞語分解
- 戴天的解釋 .立于天地之間。常以否定式或反诘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恥之甚。《禮記·曲禮上》:“父之讐,弗與共戴天。”《北齊書·趙郡王叡傳》:“今嗣主幼沖,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 明 無名氏 《鳴鳳
- 蹐地的解釋 語本《詩·小雅·正月》:“謂地蓋厚,不敢不蹐。”後以“蹐地”喻謹慎戒懼。 唐 白居易 《答馮伉<請上尊號表>》:“雖鴻名未稱,每勞蹐地之心。”
網絡擴展解釋
“戴天蹐地”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一、發音與基本含義
- 發音:存在兩種常見讀法,主流為dài tiān jí dì(網頁、網頁),另一讀法為dài tiān sāi dì(網頁、網頁),可能是古音或方言差異。
- 核心含義:
- 形容人生存于天地之間,字面指“頭頂天,腳踏地”,體現人存在于世的根本狀态(網頁、網頁)。
- 比喻恩德深厚,如天地般廣袤包容,常見于感恩或頌揚的語境(網頁、網頁)。
- 引申為品德高尚、謙遜謹慎,強調既有崇高志向,又腳踏實地(網頁)。
二、詳細解釋與出處
- 語源:出自明代方孝孺《曹處士墓碣銘》:“吾先祖考,繼世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澤者三百餘年。”。此處強調家族世代受宋朝恩澤,暗含對恩德的感念。
- 結構解析:
- 戴天:象征對天道的敬畏與承載;
- 蹐地:“蹐”指小步謹慎行走,引申為腳踏實地、謙遜務實的态度(網頁)。
三、用法與近義詞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賓語,如“戴天蹐地,無愧于心”(網頁)。
- 近義詞:戴天履地(語義相近,強調生存于天地間)。
四、現代應用建議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文體,日常口語較少見。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如表達感恩時側重“恩德深廣”,描述品格時可強調“謙遜與志向并存”。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戴天蹐地》這個詞是表示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能夠克服困難與苦難,胸懷天地的偉大境界。下面是有關它的一些細節:
- 拆分部首和筆畫:這個詞由“戈”、“小人”、“心”、“土”和“⺆”五個部首組成,共有18筆。
- 來源:《戴天蹐地》最早見于《易經·坤卦》之中,用來描述深具韌性與堅強的人物。
- 繁體:戴天蹐地(繁體字)
-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寫作《戴天蹐地》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 例句:
- 他戴天蹐地,終于成功克服了所有困難。
- 面對困境,我們應該戴天蹐地,勇往直前。
- 組詞:戴高帽子、天命蹐地、天府之地等。
- 近義詞:胸懷大志、屹立不倒。
- 反義詞:心胸狹窄、萎靡不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