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書。儒家關于《尚書·洪範》“九疇”創作過程的傳說。雒,通“ 洛 ”。《漢書·五行志上》:“ 禹 治洪水,賜《雒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參見“ 洛書 ”、“ 河圖洛書 ”。
“雒書”是中國古代文獻中的一個術語,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多來源解釋如下:
雒書即“洛書”,是儒家關于《尚書·洪範》“九疇”創作過程的傳說文獻。“雒”為通假字,同“洛”,因此“雒書”與“洛書”含義一緻。
據《漢書·五行志上》記載:“禹治洪水,賜《雒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傳說大禹治水時獲得《雒書》,并據此整理出《洪範》九疇(治理國家的九類大法),成為儒家經典《尚書》的核心内容之一。
雒書常與“河圖”并稱,合為“河圖雒書”(或“河圖洛書”),被視為中國古代神秘的文化符號,象征天地法則與治國智慧。其内容被認為包含數字排列、方位布局等宇宙規律,對《周易》、陰陽五行學說有深遠影響。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詞典及文獻釋義(如滬江線上詞典、漢語辭海等),若需完整考據可查閱《漢書》《尚書》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著作。
《雒書》是一本古代文獻,是中國古代文字記載中的一部分。它記錄了古代的曆史、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知識,對于了解古代中國有着重要的研究價值。
《雒書》的拆分部首是“雨”,它屬于形象部首。它的拆分部首“雨”表示與“水”有關的含義,同時也是表示雨的意思。
《雒書》的總筆畫數是10畫。
《雒書》最早出現在秦漢時期,是古代人對曆史、文化的記錄和總結。它是由古代曆史學家、文化學者進行整理和編纂的,記載了古代中國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對于研究古代中國的曆史和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價值。
《雒書》也有繁體字形式,它的繁體字為《雒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雒書》為例,它的字形可能在古代與現代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和基本意義仍然相同。
《雒書》中的一個例句:“夫唐伯虎,當世無師,而自出超人。”
組詞示例:雒國、雒縣、雒城、雒氏。
近義詞示例:書、典籍、文獻。
反義詞示例:空白、未編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