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雒書的意思、雒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雒書的解釋

洛書。儒家關于《尚書·洪範》“九疇”創作過程的傳說。雒,通“ 洛 ”。《漢書·五行志上》:“ 禹 治洪水,賜《雒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參見“ 洛書 ”、“ 河圖洛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雒書(又稱"洛書")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與河圖并稱的重要文化符號,其名稱最早見于《周易·系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據《尚書·洪範》記載,大禹治水時神龜負文出于洛水,其背甲呈現"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的九宮數理排列,這種數字組合被後世稱為洛書之數。

從文字學角度分析,"雒"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鵋鶝也",本義指貓頭鷹,後假借為"洛"字使用。漢代鄭玄在《周易注》中明确将"雒書"等同于"洛書",認為二者系同一概念的不同書寫形式。九宮數理體系以五居中宮,奇偶相配形成縱橫斜皆十五的數學方陣,這種結構被收錄于《漢語大詞典》,定義為"古代關于天文曆法的圖式"。

在哲學層面,《黃帝内經·靈樞》運用洛書數理解釋人體九竅對應,宋代朱熹《周易本義》則将其與先天八卦相配合,形成中國特有的宇宙觀模型。現代考古發現,安徽淩家灘遺址出土的玉版圖案(距今5300年)已顯現出類似洛書的方位布局。

需要注意的是,關于雒書是否真實存在過實體文獻,曆代學者存在争議。清代胡渭《易圖明辨》考證認為現存洛書圖式實為宋代道士陳抟所作,但這并不影響其作為中華文化元典的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雒書”是中國古代文獻中的一個術語,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多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雒書即“洛書”,是儒家關于《尚書·洪範》“九疇”創作過程的傳說文獻。“雒”為通假字,同“洛”,因此“雒書”與“洛書”含義一緻。

二、出處與背景

據《漢書·五行志上》記載:“禹治洪水,賜《雒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傳說大禹治水時獲得《雒書》,并據此整理出《洪範》九疇(治理國家的九類大法),成為儒家經典《尚書》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文化關聯

雒書常與“河圖”并稱,合為“河圖雒書”(或“河圖洛書”),被視為中國古代神秘的文化符號,象征天地法則與治國智慧。其内容被認為包含數字排列、方位布局等宇宙規律,對《周易》、陰陽五行學說有深遠影響。

四、現代解讀

  1. 文字學角度:雒書中的“雒”為“洛”的異體字,源于古代地名“雒水”(今河南洛河)。
  2. 文獻學意義:雒書是研究《尚書》成書過程及先秦哲學思想的重要概念。
  3. 符號象征:雒書常以“九宮格”形式呈現(如“戴九履一”數陣),被後世用于占卜、風水等領域。

參考資料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詞典及文獻釋義(如滬江線上詞典、漢語辭海等),若需完整考據可查閱《漢書》《尚書》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傍轉班榮犇忙不官不媿下學慚駭長篇大論塵委赤鴉春暄楚逐臣鵝罽耳聩二氧化錳藩盾梵屧法署佛甲草感導甘州子跪獻海魂衫薅鋤何限誨教建儲撿式佳聲集通鐵路麂子軍烽珂馬輪扶眉妩茗柯滂沱大雨盤攏偏瑣品頭論足千裡骥挈缾窮轍啟手足啓寤企業形象軟綿綿軟痛賞罸分審唼舌是味兒守邑迢遞脫卒微波粼粼穩疾聞望陷逆閑逸細不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