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翠踏青”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春遊,常用來描述古代仕女或人們在春季外出遊玩的場景。其中: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宋代鄧椿《畫繼》卷十:“所畫多作仕女乘車跨馬、拾翠踏青之狀。”,說明此成語常與古代女性春日遊賞的畫面相關聯。
語境演變
從“拾翠”的典故到與“踏青”結合,逐漸形成固定搭配,多用于詩詞或文學作品中,表現閑適優雅的春日活動。
如需查看更多詩詞用例或詳細解析,可參考《洛神賦》《畫繼》等文獻,或訪問相關詞典來源。
《拾翠踏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采摘碧綠的小草,并且在戶外賞春。它的拆分部首為「采」、「艸」、「止」、「青」,總共有17個筆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形容人們在春季踏青的時候,欣賞着大自然的草木蓬勃生長的景象。
在繁體字中,「拾翠踏青」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今天寫法相差不大。唯一的區别是,在古代有些字可能存在一些變體,但整體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如,可以使用「拾翠踏青」這個成語來造句:
春天來了,讓我們一起去公園拾翠踏青吧。
組詞:拾花踏青、拾秀踏青、拾沙把玩、拾遺補缺。
近義詞:采薇遊田、踏青春遊、蠡惜碧玉。
反義詞:室内待春、坐視荒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