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山公啟事”。啟,亦寫作“啟”。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言辭謹敬,多乖 釋迦 之書;文牒卑恭,翻豫 山公 之啟。” 唐 張九齡 《故徐州刺史贈吏部侍郎蘇公挽詞》之二:“本謂 山公 啟,而今殁始揚。” 宋 黃庭堅 《踏莎行·臨水夭桃》詞:“明日重來,落花如綺,芭蕉漸展 山公 啟。”
“山公啟”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該詞是“山公啟事”的簡寫形式,其中“啟”通“啟事”(古代指公開陳述事項的文書)。 其核心含義與晉代名臣山濤相關,原指他選拔人才時公開評述的公正行為。但在演變過程中,衍生出兩種解讀方向:
曆史典故
源于《晉書·山濤傳》記載,山濤任吏部尚書時,每次選拔官員都會公開撰寫評論,後稱“山公啟事”。唐代張九齡詩句“本謂山公啟,而今殁始揚”,即借用此典表達對人才未被及時重用的感慨。
文學應用
該詞多出現于古代詩文,例如:
結構解析
從構詞法看,屬于陳述式合成詞,其中“山公”特指山濤,“啟”指公開陳述的文書。注意“啟”在古籍中常寫作“啟”(繁體)或“啟”(簡體)。
建議在具體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褒貶傾向。現代語境中該詞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曆史讨論。
《山公啟》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其拆分部首和筆畫為:山(山字旁)+ 公(人字旁)+ 吉(一)+ 吋(3刀旁+寸)。來源于漢字形聲、形意兼備的特性,凝結了古代文化和民俗的深厚底蘊。
古代漢字使用繁體書寫,以突出字形之美。《山公啟》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山公啟」。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山公啟》的古代寫法為「山㕣啟」,表現了早期字形的特點,更為曲折獨特。
以下是《山公啟》的例句:
1. 山公啟日,預示着豐收的希望即将到來。
2. 我今天寫了一篇《山公啟》,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内涵。
根據《山公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我們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山川公路
2. 公平待遇
3. 啟明星
與《山公啟》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山川啟示
2. 公開啟示
3. 啟動
相反意義的詞語有:
1. 山林閉塞(山和公的意思相反)
2. 茫無啟示
3. 啟閉無常
總結而言,詞語《山公啟》具有祥瑞、豐收和啟示的含義。通過了解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和古代寫法,以及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