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功。《隋書·李安傳》:“朕每念誠節,嘉之無已,懋庸冊賞,宜不踰時。”
(2).褒美有功。 唐 陸贽 《興元論中官及朝官賜名定難功臣狀》:“臣聞賞以懋庸,名以彰行。”《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十年》:“夫登進以懋庸,黜退以懲過,二者疊用,理如循環。”
“懋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大功
源自《隋書·李安傳》,指顯著的功績或成就。例如:“懋庸冊賞,宜不踰時”(意為對有重大功勞的人應及時封賞)。
褒美有功
用于表彰有功之人,出自《資治通鑒》。如唐代陸贽所言:“賞以懋庸,名以彰行”,強調通過獎賞激勵功績。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形容詞,由“懋”(勤奮)和“庸”(原指平凡,此處引申為不懈怠)組合而成,形容勤勉努力、不懶惰的品質。但這一用法多見于通俗釋義,古代文獻中較少見。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其含義,古代用法偏向“功績”,現代可能側重“勤勉”。
《懋庸》是一個古代漢字,源自古代典籍中的用語,意為勤勉有為、努力向上。它強調了一個人應該積極奮鬥、不懈努力的精神态度。
《懋庸》這個字由三部分組成:氵(氺,水字旁)、臣(從、又)、并(並)。
它由12筆畫組成,根據基本漢字筆畫順序,第一筆從左上開始,依次劃至右下。
《懋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第四十一》中,是孔子的弟子顔回對他的評價。
《懋庸》的繁體字為「儚庸」。
在古代,「懋庸」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懋」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貿」,而「庸」的古代漢字寫法為「雍」。
1. 他一直秉持着懋庸的精神,勤奮工作,終于取得了成功。
2. 她對學習充滿了懋庸的态度,每天都努力進步。
3. 這個團隊以懋庸為核心價值觀,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懋勳、懋德、庸才、庸碌、庸庸碌碌
勵志、奮進、勤奮
懶散、消極、懈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