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奮勵的意思、勃然奮勵的詳細解釋
勃然奮勵的解釋
勃然:奮發的樣子;奮:奮發;勵:激勵。奮發起來,激勵自己。
詞語分解
- 勃然的解釋 ∶因心情煩亂、發怒等而激動地權勃然曰。;;《資治通鑒》勃然而起。;;唐; 柳宗元《封建論》 又勃然變色。 ∶朝氣蓬勃地,精力充沛地勃然興起勃然奮勵。;;北齊; 顔之推《顔氏家訓;勉學》 ∶突然的樣子
- 奮勵的解釋 奮厲。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下》:“ 樊噲 為上将,雲‘願得十萬衆橫行 匈奴 中’,憤激奮勵未失臣節也,不顧計之當與不當耳。” 宋 蘇轼 《論特奏名》:“朝廷所放恩榜,幾千人矣,何曾見一人能
網絡擴展解釋
“勃然奮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ó rán fèn lì,出自北齊顔之推的《顔氏家訓·勉學》,原文為“勃然奮勵,不可恐懾也”。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 勃然:形容奮發、振作的樣子。
- 奮:指奮發、振作。
- 勵:意為激勵、磨煉。
整體含義為“奮發振作,激勵自己”,比喻在逆境或挑戰中積極進取,自我磨煉。
2. 用法與語境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通常作謂語或定語。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多用于描述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态。
- 示例:
面對困難時,他勃然奮勵,最終克服了挑戰。
3. 與其他“勃然”類成語的對比
- 勃然大怒(突然生氣)和勃然變色(因情緒突變而臉色改變)中的“勃然”表示“突然”,帶有消極色彩。
- 勃然奮勵則強調“奮發激勵”,是正面表達。
4. 延伸知識
- 繁體寫法:勃然奮勵。
- 近義詞:奮發圖強、勵精圖治。
- 反義詞:自暴自棄、萎靡不振。
該成語適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在困境中自我激勵、積極行動的狀态,常見于勵志語境或文學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用法,可參考《顔氏家訓》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勃然奮勵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突然之間充滿激動和動力。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拆分、來源、繁體字、古時寫法、例句等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勹 (8劃) •⺆ (2劃) • 力 (2劃) • 丶 (1劃)
這個詞的部首是勹,由勹、⺆、力和丶組成。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勃然奮勵起源于《周易·系辭傳》中的“夫予猶駕也,雖取替人也,其可謂勵乎。”文中的“勵”字是最早的用法之一,意為激勵、鞭策,後來又加上“勃然”來表示突然間充滿動力和振奮的意思。
繁體字:
勃然奮勵(注:這隻是繁體字形式,并非另外一個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勃然奮勵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
他聽到好消息後,勃然奮勵起來,開始積極準備考試。
組詞:
勃然、奮發、振奮、激勵、鞭策
近義詞:
振奮、激勵、鞭策、鼓勵
反義詞:
灰心、洩氣、頹廢、消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