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史院的意思、史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史院的解釋

即史館。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宋公垂 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實錄》例載拜相麻,予在史院,欲删此一聯,會去國,不果。”參見“ 史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史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1. 核心釋義

    指古代官方設立的修史機構(編纂史書),尤以唐、宋時期為典型。其職能包括編修前朝國史、本朝實錄及重要典籍,由專職史官(如修撰、編修)負責。該機構在宋代曾隸屬翰林院,故亦稱“翰林史院”或“史館”。

  2. 曆史語境中的具體指代

    • 唐代至宋初的“史館”:唐太宗時設史館于禁中,專職修史,由宰相監修。宋代沿襲此制,史館為“三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之一,後并入崇文院。
    • 元代的“翰林兼國史院”:元代将翰林院與國史院合并,稱“翰林國史院”,掌修史、起草诏令等職,職能進一步擴展。
  3. 古籍用例佐證

    《資治通鑒·唐紀》胡三省注載:“史院,即史館。”表明二者在唐代已為同義稱謂。宋代文獻如《續資治通鑒長編》亦多次出現“史院”記載,印證其作為修史機構的正式性。

總結

“史院”是古代中國中央官署中專司國史編纂的核心機構,其名稱與職能隨朝代更疊有所演變,但始終承擔記錄曆史、傳承文化的國家使命。

網絡擴展解釋

“史院”是古代對曆史編纂或研究機構的稱呼,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史院”即“史館”,是古代官方設立的修史機構,主要負責編纂國史、實錄等曆史文獻。其名稱由“史”(曆史研究)和“院”(機構/學院)組合而成,強調其學術性與官方性質。

二、曆史演變與職能

  1. 宋代:史院職能明确,如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宋公垂同在史院”,陸遊《老學庵筆記》提到在史院參與删改《實錄》的案例,表明其核心任務是修撰官方史書。
  2. 元代:職能擴展,例如設“陝西諸道行禦史台監察史院”負責監察,許師可曾任“教領太史院事”,顯示其兼具教育與行政職能。

三、文獻例證

四、相關說明

“史院”在不同朝代可能與其他機構(如翰林院)職能重疊,但核心始終圍繞曆史記錄與研究。現代可類比為國家級檔案館或曆史研究院。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可參考《宋史》《元史》等文獻,或查閱網頁中提到的歐陽修、陸遊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冰河時代步月登雲彩蟾曹務剗惡鋤奸倡子塵伏刀蜜澄結墊款釘齒耙鼎湖龍去斷绠兒科凡底翻斤鬥沸天震地風操怪模怪樣光晷古井無波蒿室和愉紅蓮幕話碴兒驩娛家累賤技間作角酒脊肋精通靳令舉直措枉鍊骨連遱曆程輪訓麻苴門館派定飄墜遣動親臨其境山東琴書尚小雲沈人攝影棚仕貧守府樹果私忌日私向送末堂候官田畝枉勘違恩負義隙大牆壞奚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