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旄牛的意思、旄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旄牛的解釋

即牦牛。産于我國西南地區。《山海經·北山經》:“﹝ 潘侯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 郭璞 注:“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長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旄牛”是古代文獻中對牦牛的别稱,主要分布在我國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區。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該詞:

  1. 基本定義
    旄牛即現代生物學分類中的牦牛,屬于偶蹄目牛科動物,毛色多為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部蓬松如帚,腿部短而粗壯,耐高寒氣候。

  2. 形态特征
    其顯著特征為背、膝及尾部生有長毛(《山海經·北山經》記載“四節生毛”),晉代郭璞注稱“背膝及胡尾皆有長毛”。這些長毛可制成披風、帳篷或繩索,具有實用價值。

  3. 曆史文獻記載
    最早見于《山海經》,描述潘侯之山“有獸如牛”名為旄牛,漢代《史記·孝武本紀》也提及祭祀時“兕旄牛”等動物的使用。

  4. 功能與用途
    作為高原地區主要役畜,旄牛善馱運且耐寒,其毛、肉、皮均為重要生活資源。古代還用于祭祀,但《史記》提到某些儀式中會排除旄牛以表莊重。

  5. 相關詞彙擴展
    古文獻中“犛牛”“犣牛”均與旄牛相關,或為異名,或指雜交品種(如犏牛)。此外,“旄”字在星象學中代指昴宿,屬二十八星宿之一。

需注意,現代規範用詞中已普遍采用“牦牛”作為學名,而“旄牛”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化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旄牛的意思

旄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農具”的一種。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旡”和“牛”。

旄牛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旄牛中的部首“旡”是一個獨體字,表示“早晨”。部首“牛”是一個基本漢字部首,表示“牛”。旄牛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旄牛的來源

旄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社會。旄牛是古代農耕時期使用的一種農具,用于耕種田地和拉車運輸等。它由牛拖拉,有助于提高農耕效率。

旄牛的繁體字

旄牛的繁體字為「旄牛」,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旄牛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旄牛的古時候寫法同樣是「旄牛」,沒有較大的變化。

旄牛的例句

1. 農田中,旄牛耕地,農民們努力工作。

2. 他騎着旄牛,拉着一車農作物回家。

旄牛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旄牛耕田、旄牛車輛。

近義詞:耕牛、農耕牛。

反義詞:機械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