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鈎染”。謂勾結串通。《新唐書·田弘正傳》:“ 幽 、 恒 、 鄆 、 蔡 大懼,遣客鐫説鈎染, 弘正 皆拒遣之。”
“鈎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鈎染(拼音:gōu rǎn)指“勾結串通”,帶有貶義色彩,常用于描述人物或勢力之間不正當的聯合或密謀。例如《新唐書·田弘正傳》中提到:“幽、恒、郓、蔡大懼,遣客镌說鈎染,弘正皆拒遣之。” 這裡指幽州等地的勢力試圖勾結拉攏田弘正,但被他拒絕。
該詞出自《新唐書》的記載,反映了唐代政治鬥争中的複雜關系。
需要注意的是,“鈎染”沒有現代常見的染色或藝術工藝等含義,其核心意義始終圍繞“勾結”展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新唐書》原文。
鈎染(gōu r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鈎(钅)和染(火),共計11個筆畫。鈎字的本義是勾形的工具,染字的本義是用火熏燒。結合在一起,鈎染的意思是用勾形的工具将物品用火熏燒。
“鈎染”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現在《説文解字》這本古代漢字字典中。鈎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都是「鈎染」。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以鈎染為例,古代的寫法是「鉤染」。文字的發展演變使得現代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古代有所不同,但意思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使用鈎染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用鈎染的方法将木材熏黑了。
2. 鈎染是一種傳統的工藝技術。
3. 這些鞋子采用鈎染工藝生産而成,很有特色。
一些和鈎染相關的組詞包括:鈎狀、染料、染缸。
與鈎染近義的詞語有:熏燒、煙熏。
和鈎染相反義的詞語有:洗染、漂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