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禦覽》卷六○五引《漢官儀》:“尚書令僕丞郎月給赤管大筆一雙。”《舊唐書·李峤傳》:“﹝ 李嶠 ﹞為兒童時,夢有神人遺之雙筆,自是漸有學業。”後以“雙筆”為頌人出任官職或文才出衆之詞。 唐 韓翃 《送中兄典邵州》詩:“百城兼領 安南 國,雙筆遙揮 王左君 。” 宋 陳師道 《再酬智叔見贈》:“論文正可簪雙筆,譊舌行看賜上樽。” 宋 嶽珂 《桯史·狀元雙筆》:“ 王沂公 始就鄉舉, 珏 偶俟其姻于棘圍之外遇之,明日以雙筆要而遺之,曰:‘公必冠多士,位宰相,它日無相忘。’”
“雙筆”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uāng bǐ,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指一個人同時擔任兩個重要職務或角色,也可形容同時具備兩種突出的才能或文才出衆。
曆史出處
源自《太平禦覽》引《漢官儀》記載,古代尚書令等官員每月會獲賜一對赤管大筆,象征職務權威。唐代李峤幼時夢見神人贈雙筆,後成為文才卓越的宰相,進一步強化了此詞與才華、官職的關聯。
文化引申
古代官員常需兼任多職,“雙筆”逐漸演變為對能力出衆者的贊譽,既指職務雙重性,也指文學造詣(如宋代陳師道詩句“論文正可簪雙筆”)。
需注意與“雙筆書法”(雙手執筆書寫)區分,後者是書法技藝,與成語含義無關。
《雙筆》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有兩個筆尖的筆。它可以用來同時寫出兩條不同的線條,被廣泛用于書法練習和繪畫領域。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雙筆的拆分部首是“⺍”(左邊的部首),筆畫數為11畫。部首“⺍”表示“手”,其中一隻手拿着筆,另一隻手握住筆尖。
雙筆最初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文房四寶之一——“雙銀”。在古代,人們通常使用一個筆尖為毛筆,另一個筆尖為硬筆的“雙銀”來書寫和練字。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雙銀慢慢演變成了雙筆。
《雙筆》的繁體字是「雙筆」。
在古代,雙筆的寫法可能與今天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的流變,雙筆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體,但其基本形态仍然是兩隻筆尖組成的一隻筆。
1. 他用雙筆寫字,一支毛筆,一支鋼筆。
2. 她拿起雙筆,輕輕地在紙上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花。
雙筆的相關詞彙:
1. 雙筆畫: 使用雙筆進行繪畫。
2. 雙筆字: 使用雙筆寫的字。
3. 雙筆書法: 使用雙筆進行書法創作。
雙筆的近義詞是“雙銀”。
雙筆的反義詞是“單筆”,指隻有一隻筆尖的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