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玉質的意思、金相玉質的詳細解釋
金相玉質的解釋
形容人或物外表和内質俱美。 漢 王逸 《<離騷>序》:“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周書·蘇綽傳》:“若刀筆之中而得志行,是則金相玉質,内外俱美,實為人寶也。” 唐 李峤 《昭覺寺佛像碑》:“金相玉質,鳳毛龍翰。”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三七回:“兩旁分列楹聯,左首八字,是‘天上神仙,金相玉質’;右首八字,是‘女中豪傑,說禮明詩’。”
詞語分解
- 金相的解釋 .五行之說,謂水勝火。 漢 應劭 《風俗通·祀典·稷神》:“未之神為稷,故以癸未日祠稷於西南,水勝火為金相也。”.比喻完美的形式。 南朝 齊 謝朓 《秋夜講解》詩:“惠唱摛泉湧,妙演發金相。”
- 玉質的解釋 .形容姿貌肌膚之美。 漢 張衡 《舞賦》:“粉黛施兮玉質粲,珠簪挻兮緇髮亂。” 晉 王嘉 《拾遺記·蜀》:“﹝ 甘後 ﹞至十八,玉質柔肌,态媚容冶。” 明 汪道昆 《高唐夢》第一折:“巧笑工顰,
網絡擴展解釋
“金相玉質”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
- 金相:“金”象征貴重、堅固與光澤,“相”指外表。合指事物或人擁有華美、精緻的外表。
- 玉質:“玉”代表純潔、高貴,“質”指内在質地。合指内在品質優良、德行高尚。
- 整體含義:形容人或物内外兼修,既具備美好的外在形象,又有卓越的内在品質。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來源:出自東漢王逸的《〈離騷〉序》,原文為“金相玉質,百世無匹”,最初用于贊美屈原作品思想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
- 後世擴展:逐漸延伸至形容人的相貌與品德俱佳,或物品外觀與質地皆優,如《周書·蘇綽傳》中以“金相玉質”評價人才的内外兼美。
三、應用場景
- 形容人物:
多用于稱贊人容貌出衆且才德兼備,如《民國演義》中“天上神仙,金相玉質”。
- 評價作品:
指文章、藝術等形式與内容均達到極高水準,如王逸對《離騷》的評述。
- 描述物品:
強調物品外觀精美且材質上乘,如古董、工藝品等。
四、語法與用法
- 詞性:中性成語,無褒貶偏向。
- 結構:聯合式,可作賓語或定語(例:“金相玉質的瓷器”“他堪稱金相玉質”)。
- 近義詞:金相玉映、金相玉振。
五、文化内涵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内外兼修”的推崇,既重視外在表現,更強調内在修養,常用于表達對完美境界的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相玉質—詞義解析
《金相玉質》是一個成語,形容物質或事物的質地優良、品質上乘。它通常用來形容珍品、寶物或個人的才華和品德等方面的卓越之處。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相玉質》的拆分部首是金(或钅)和玉,表示與金和玉有關,象征着高貴、珍貴。根據不同的字典查詢結果,它的總筆畫數為17或18劃。
來源
《金相玉質》最早出現在明代杜甫的《秋日曲江》一詩中,“壽曰金相玉質昭”,意思是壽命如金一樣輝煌,品質如玉一樣精美。此後,這個成語被廣泛運用于文學和日常口頭表達中。
繁體
繁體寫法為「金相玉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相」字常用象形,現代漢字中的「相」是其簡化形式;「質」則是「質」的繁體字,表示成分或品質。
例句
他的畫作大氣磅礴,筆觸精細,真可謂《金相玉質》。
組詞
金相、玉質、金玉、相同、質地、高質量、優質等。
近義詞
色澤鮮豔、工藝精湛、品質卓越、卓著等。
反義詞
品質低下、粗制濫造、劣質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