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受敵的意思、八面受敵的詳細解釋
八面受敵的解釋
(1).謂功力深厚,能應付各種情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子華 ( 吳融 )才力浩大,八面受敵,以八韻著稱。” 宋 蘇轼 《又答王庠書》:“……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查初白詩》:“而 元微之 所謂‘鋪陳始終,排比聲韻,豪邁律切’者,往往見絀,終不足八面受敵為大家也。”
(2).硯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紀硯》:“水曹 趙竦 子立 ……其所用硯……上下界為八硯。雲:性懶滌硯,又不奈宿墨滞筆。日用一硯,八日而周,始一濯之,則常用新硯矣,故名‘八面受敵’雲。”
詞語分解
- 八面的解釋 .八張臉。 漢 焦贛 《易林·艮之頤》:“八面九口長舌。”.一物的八面。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晉鼓皆兩面。”.八方。 唐 黃滔 《壺公山詩》:“八面峯巒秀
- 受敵的解釋 受到敵方的攻擊四面受敵詳細解釋受攻擊。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膑兵法·善者》:“善者,敵人軍□人衆,能使分離而不相救也,受敵而不相知也。”《周書·李遷哲傳》:“ 遷哲 謂其衆曰:‘納降如受敵,吾觀
網絡擴展解釋
“八面受敵”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
形容功力深厚,能應對各種情況
指學識或能力全面,能從容處理複雜局面。
出處:五代王保定《唐摭言》記載吳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敵”,宋代蘇轼《又答王庠書》也以“若學成,八面受敵”強調治學需融會貫通。
-
硯台名稱
宋代何薳《春渚紀聞》提到一種可八日輪換使用的硯台,因避免頻繁清洗得名“八面受敵”。
二、引申與争議
- 處境險惡的引申義:部分現代資料(如、8)提到該詞可形容“孤立無援、多方受敵”,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經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或誤用。
- 與“八方受敵”的區别:後者明确指“處境危險”,而“八面受敵”原義更側重能力而非處境。
三、用法示例
- 古籍用例:蘇轼用“八面受敵”比喻治學需多角度深入,與泛泛涉獵者不同。
- 現代語境:建議優先使用原義,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唐摭言》《春渚紀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八面受敵》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一個人或一方面對來自各個方向的敵人或威脅都能應對自如,毫不慌亂。接下來我會分别給出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例句,并給出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八面受敵》的拆分部首是八(bā)和面(miàn),它們的筆畫分别是二畫和九畫。
來源和繁體
《八面受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朝朱權的《明儒學案》,表示一個人或一方面對多方面的敵人或威脅都能應付自如。繁體字的寫法是《八面受敵》。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其中的“八”字可以寫作“八日”,表示“日”,而“面”字可以寫作“靣”,表示“面容”。
例句
一個例句可以是:“在這次考試中,小明八面受敵,運用靈活的策略成功應對來自各個方向的考題”。
組詞
一些和《八面受敵》相關的組詞包括:“八面玲珑”(形容心機和計謀很多、應對自如)、“八面威風”(形容威風凜凜、四面八方都能震懾住)、“八方來財”(形容財源廣進、利益從各個方向湧入)等。
近義詞
與《八面受敵》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敵、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左右逢源”(形容四面受敵、卻能不斷尋找機會和好處)、“八仙過海”(形容能力非凡、任何地方都能暢通無阻)等。
反義詞
與《八面受敵》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孤掌難鳴”(形容單方面無法應對多個敵人或威脅)、“衆叛親離”(形容身邊的人都離心離德、四面受敵的局面)、“人多勢衆”(形容一方對抗多方,身份處于劣勢)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