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研的意思、筆研的詳細解釋
筆研的解釋
見“ 筆硯 ”。
詞語分解
- 筆的解釋 筆 (筆) ǐ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
- 研的解釋 研 á 細磨(?),碾:研磨。研藥。研墨。 深入地探求:研究。鑽研。研京練都(?)(晉代左思作《三都賦》構思了十二年,後遂用“研京練都”形容經年累月地構思文章)。 研 à 古同“硯”,硯台。 筆畫
專業解析
筆研是漢語複合詞,由“筆”與“研”(通“硯”)組合而成,本義指書寫工具毛筆和硯台,後引申為書寫、著述或文墨活動。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本義:書寫工具
指毛筆和硯台,是傳統文房的核心器具。
例證:
《漢語大詞典》釋“筆研”為“筆和硯。泛指文具”,引清代黃宗羲《陳夔獻五十壽序》:“餘與夔獻交二十年,其始也,見其詩而喜,已見其文而喜,已見其筆研之旁,經史子集,縱橫于幾席者而喜。”
二、引申義:文墨活動
代指寫作、著述或書法創作等文化行為。
例證:
- 書寫行為:宋代洪邁《容齋隨筆》載:“東坡筆研之精,妙絕當世。”
- 文學創作: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稱:“文章之道,非徒筆研之工。”
三、文化象征
象征文人的才學與身份,常見于古典詩文。
例證:
唐代陸龜蒙《和襲美新秋即事》雲:“心搖隻待東窗曉,筆研猶酣自訟書。”
宋代《宣和書譜》評書法家:“終日筆研間,未嘗少倦。”
現代用法
今多用于書法、文學領域,強調傳統書寫文化的精神内涵。
例證:
中國書法家協會術語庫将“筆研”列為“文房器具與文化符號”詞條,釋義為“承載文人精神寄托的書寫工具”。
引證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9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頁203.
- [宋]洪邁. 《容齋隨筆·卷十六》. 中華書局點校本, 2005.
- [清]章學誠. 《文史通義·内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 《全唐詩》卷六百二十五. 中華書局, 1999.
- 《宣和書譜·卷十二》.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1.
- 中國書法家協會. 《中國書法術語辭典》.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20: 頁47.
網絡擴展解釋
“筆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兩個角度理解:
一、字面含義
“筆研”同“筆硯”,指毛筆和硯台,泛指書寫工具或文墨之事。例如:
-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提到“辛苦筆硯之役”,指文墨工作的辛勞。
- 唐代李複言《續玄怪錄》中“苦心筆硯二十馀年”,形容長期從事書寫或學問研究。
二、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如)将其解釋為通過刻苦學習提升自我的象征:
- “筆”代表知識活動(寫作、學習),
- “研”取“研磨、鑽研”之意(參考“研”字在《說文解字》中的“細磨”本義),
- 組合後比喻勤勉治學、反複琢磨的精神,如“筆研一詞常用于形容學習刻苦”()。
補充說明
- 詞源争議:部分辭典(如、5)認為“筆研”僅為“筆硯”的異寫,無獨立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 使用場景:古代多用于描述文人日常(如研墨寫字),現代則更傾向引申義的學術鑽研()。
建議查詢《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獲取更精準的語義演變脈絡。
别人正在浏覽...
鼻犀鱍鱍撥煩蔔肆不怎麼樣參軍仇隙觸途大把道德信念蹲笆籬子二聖環放淤羔兒酒更議宮酒姑爹合盤花麻調嘴滉滉胡葭截辱赍宣烤藍口不擇言袴褶陵懱蒙戎目治手營拿賊見贓内傾偏忮峭麗起漫禽滅铨除祛瘀入安居商民燒點稍息神根室祭筮嘉是正鼠耗宿蠹雖恐索取譚嗣同提案田役體膨脹外集韪德文緒蕪駁瑕痕像生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