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恐。雖,通“ 唯 ”。《墨子·非儒下》:“見利使已,雖恐後言。” 孫诒讓 間诂引 俞樾 曰:“雖當作唯,古字通也。蓋言利之所在,唯恐後言也。”
“雖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雖恐”意為唯恐、隻怕,其中:
該詞最早見于《墨子·非儒下》:
“見利使已,雖恐後言。”
孫诒讓在《墨子間诂》中引俞樾注:“雖當作唯,古字通也。蓋言利之所在,唯恐後言也。”
意為:見到利益時,唯恐自己比别人晚一步争取。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不同注家的解釋,可參考《墨子》相關研究文獻。
《雖恐》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盡管害怕或擔心,但仍然勇敢面對。
《雖恐》的拼音是suī kǒng。它由匕部(bǐ bù)和心部(xīn bù)組成。
拆分為筆畫:匕部有2畫,心部有4畫。
《雖恐》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莊子》一書中。這個成語出自《天地》一篇,用以描述人們面臨困難或危險時,不退縮、勇敢面對的精神。
《雖恐》的繁體字是「雖恐」。
古時候,《雖恐》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匕部有時會寫成「匚」、心部會寫成「忄」,但整體意思保持不變。
1. 雖恐困難重重,他還是毅然決定去追求夢想。
2. 面對危險,雖恐心生,但她仍然堅定地前進。
雖有、雖然、雖少、雖存等是以「雖」為前綴的常見組詞。
勇往直前、敢為人先、不畏艱難都可以作為《雖恐》的近義詞。
退縮、畏縮、恐懼是《雖恐》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