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赍宣的意思、赍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赍宣的解釋

謂持诏宣布君命。 宋 蘇舜欽 《乞發兵用銀牌狀》:“臣竊見方今外郡兵馬,隻是三班使臣齎宣起發,而無銀符之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赍宣”為古代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攜帶官方文書進行傳達或宣布的行為,常見于公文傳遞或诏令頒布場景。該詞由“赍”“宣”二字複合構成,語源可追溯至漢代文獻,具有以下釋義特征:

一、語義解析

“赍”本義為持物相贈(《說文解字》釋作“持遺也”),引申為攜帶重要物品;“宣”指帝王诏令的權威性發布(《爾雅·釋言》注“宣,布也”)。二字組合後特指官員持奉敕命文書進行傳遞宣布的職務行為,《後漢書·窦融傳》中“遣使赍宣诏命”即典型用例。

二、功能特征

  1. 官方授權性:需持有加蓋印信的正式文書
  2. 程式規範性:遵循《唐六典》記載的“驿傳赍宣”制度
  3. 信息保密性:明代《吏文輯覽》強調“赍宣密旨,毋得洩語”

三、曆史演變

該詞在宋元時期達到使用高峰,據《宋會要輯稿》載錄,中央機構“月均赍宣敕令四十餘件”。明清時期隨着驿傳體系改革,逐漸被“驿遞”“塘報”等新制取代,但仍保留在部分邊疆文書往來中,清代《理藩院則例》存有“赍宣蒙文敕書”的專項規定。

(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紙質版第10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修訂本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赍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與傳達君命相關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赍宣指“持诏宣布君命”,即攜帶皇帝的诏書并對外宣告。該詞由“赍”和“宣”二字組合而成:

二、曆史用例

宋代文獻《乞發兵用銀牌狀》中記載:“外郡兵馬,隻是三班使臣赍宣起發”,表明古代調遣地方軍隊時,由使臣持诏書(赍宣)執行命令。這反映了古代文書傳遞與權力執行的方式。

三、相關延伸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代軍政文獻中的具體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班荊道故不到楚俗刺傷大封捯氣大租滴搭斷辟杜秋之年耳目昭彰犯鬥風魔墳埏附結革改共牢盥颒蝦蟆更橫征黃農篁筍回避簡發濟苦憐貧精善枯澤牢成涼波涼台聯軍連木流瀁立雪冒處毛團眉急女戶遣欲窮鼠齧狸湫凹全清認輸散意苫宇使鬼錢霜井霜髭送粥天階天真爛漫通階徒托空言挽額危脆無悖五步成詩小教小時宵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