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藿藜的意思、藿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藿藜的解釋

(1).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堂下生藿藜,門外長荊棘。”

(2).泛指粗食。亦用以借指百姓。 明 唐順之 《尹洞山祭酒枉顧草堂有作見贈次韻又疊》之一:“儒冠本不閑軍旅,肉食誰能念藿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根據漢語詞典釋義,“藿藜”并非一個獨立的固定詞彙,而是分别指代兩種不同的植物:藿與藜。它們在古代文獻中常作為貧者食物的象征,但各有其具體含義和用途:

一、 藿 (huò)

  1. 基本釋義

    指豆類植物的葉子,尤指大豆(菽)的嫩葉。

  2. 具體用途與象征
    • 貧者之食:在古代,豆葉是貧苦百姓的主要蔬菜或代糧食物,常與“藜”并稱,形容粗劣的飲食或清貧的生活狀态。如《韓非子·五蠹》有“粝粢之食,藜藿之羹”的描述。
    • 藥用價值:部分豆葉在傳統醫學中有應用,如《名醫别錄》記載大豆黃卷(發芽大豆)及其相關部分的使用。
  3. 古籍出處
    •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釋“藿”為“尗之少也”,指幼豆苗。
    • 《廣雅》(三國魏·張揖):釋“豆角謂之莢,其葉謂之藿”。

二、 藜 (lí)

  1. 基本釋義

    指藜科植物,常見如灰藜、灰菜等。嫩葉可食,老莖可做拐杖(藜杖)。

  2. 具體用途與象征
    • 野菜與貧食:嫩藜葉是古代常見的野菜,亦為貧者所食,常與“藿”連用(藜藿)。
    • 藥用價值:《本草綱目》(明·李時珍)記載藜有清熱、利濕、殺蟲等功效。
    • 器具:老莖制成的“藜杖”是隱士或長者的常用手杖。
  3. 古籍出處
    • 《莊子·讓王》(戰國):孔子弟子曾子居衛時“曳縰而歌商頌,…藜羹不糁”,提及藜羹。
    •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藜,處處有之。即灰滌菜也…嫩葉亦可食”。

三、 “藿藜”合用之意

“藿藜”或“藜藿”合用,并非特指某一種植物,而是:

“藿藜”實為“藿”與“藜”兩種植物的合稱,各自有明确的植物學指向和文化象征意義。其核心内涵源于它們在古代作為貧民食物的社會角色,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清貧”、“簡樸”意象的重要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藿藜”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uò lí,由藿香(一種草本植物)和蒺藜(帶刺的野草)組合而成,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基本釋義

  1. 泛指野草
    “藿藜”本指藿香和蒺藜兩種植物,後擴展為對荒蕪環境中雜草的統稱。例如: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提到:“堂下生藿藜,門外長荊棘”,用以形容居所荒蕪、雜草叢生的景象。

  2. 代指粗劣食物或百姓
    因藿藜為野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貧苦百姓的粗食,進而引申為“百姓”的象征。例如:

    明代唐順之的詩句:“肉食誰能念藿藜”,即以“藿藜”暗指平民的簡樸生活。


用法與背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典故,可參考《韓非子》及唐順之的詩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霸岸並邊策畫酬奠畜家大方饤案訂辯遁世娥皇繁花豐盛撫事扶搖負埶更仆難盡供送構駕官親龜紗國惡孤愚皓帶洄剌将臣精奧競骛觐省拒絶來龍戾于沒耳性命運多舛謬彰默牖拏兵哪裡盤石之安片長薄技品位起離輕狐權掩人千人萬榮敷扇貝善哉行市郊噬指耍刺兒書面私財歎奇搯擗體元表正統帥撾捶香柈孝堂小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