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贊歎稱美。《後漢書·丁鴻傳》:“ 鴻 以才高,論難最明,諸儒稱之,帝數嗟美焉。”
“嗟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嗟”和“美”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為贊歎稱美。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嗟美》是個成語,意思是對美好事物的贊歎和感慨。它用于表達對景物、藝術、人物或某種境遇的美好之情。
《嗟美》的拆分部首是口和美,拆分後的筆畫數量分别為3和9。
《嗟美》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詠樹櫻桃》中。白居易以“嗟美”形容樹上盛開的櫻桃花,表達了他對花的美麗和甜美的贊歎之情。
《嗟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嘆美」。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但《嗟美》一詞在古代并沒有變化過。
1. 大自然中的景色實在令人嗟美,每一幅景緻都美不勝收。
2. 這首詩真是嗟美,讀來讓人心曠神怡。
3. 他在舞台上的表演讓人嗟美不已,簡直是藝術的完美體現。
1. 詠美:贊美美好事物的詩文。
2. 美景:美麗的自然景色。
3. 美好:優美、美好的品質或事物。
1. 贊美:對人或事物表示贊許和崇拜。
2. 贊歎:對事物的美好表示驚歎和欽佩。
3. 贊揚:對人或事物表達高度的贊美和肯定。
1. 嗟歎:對不如意或不美好的事物感到歎息和惋惜。
2. 嗟怨:對不滿或不如意的事物表示抱怨和不滿情緒。
3. 嗟詞:對負面、消極事物的批評和不滿的言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