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極幽深之處。
指極幽深之處。 晉 孫綽 《遊天台山賦》:“跨穹隆之懸磴,臨萬丈之絶冥。”《世說新語·文學》“ 向秀 於舊注外為解義” 南朝 梁 劉孝标 注引《竹林七賢論》:“ 秀 為此義,讀之者無不超然,若已出塵埃而窺絶冥,始了視聽之表。”
“絶冥”是一個漢語詞彙,現通常寫作“絕冥”,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由“絕”和“冥”二字構成:
在文學或哲學語境中,可引申為:
部分網絡資料提到該詞可表達“絕望情感”,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絕冥》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極其昏暗或黑暗的狀态,沒有一絲光亮。它形容一種極其深沉的黑暗、無盡的黑暗。這個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陰森慘淡的氛圍。
《絕冥》的部首是糸(Mì),它整體共有10個筆畫。
《絕冥》源自《莊子·外篇·逍遙遊》:“他日之所以有他日者,是其舞幹戚于其前也。不亦絕冥而滅迹者乎?”這裡的“絕冥”描述了一個人舞動兵器的極度靈活與迅猛,形容其動作之快、兇殘。
在繁體字中,《絕冥》分别為:絕冥。
古代漢字中,《絕冥》曾有較多的 variant forms 可以見到。
其中一種 variant form 相對常見,它将糸的左側的一筆改為了 幺、右側一筆改為了 冂,即:幺冂。這種 variant form 更接近于《莊子》中的原意。
1. 我們來到了這片絕冥的夜空下,一無所知。
2. 在這個絕冥的黑暗中,她艱難地摸索着前行。
絕情、冥想、冥思、絕望、絕對、絕技、絕路、絕知、絕密
黑暗、幽暗、漆黑、深沉
明亮、光明、明晰、明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