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冥的意思、絶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冥的解釋

1.指極幽深之處。

詳細解釋

指極幽深之處。 晉 孫綽 《遊天台山賦》:“跨穹隆之懸磴,臨萬丈之絶冥。”《世說新語·文學》“ 向秀 於舊注外為解義” 南朝 梁 劉孝标 注引《竹林七賢論》:“ 秀 為此義,讀之者無不超然,若已出塵埃而窺絶冥,始了視聽之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冥(jué míng)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和古典文獻用例綜合分析:


一、字義解析

  1. 絶(jué)

    《說文解字》釋為「斷絲也」,引申為「斷絕、窮盡」之意。在複合詞中強調極緻性,如「絶頂」「絶境」。

  2. 冥(míng)

    《說文》指「幽也」,本義為昏暗,引申指「幽深、玄奧之境」,如《莊子》「冥冥之中」形容不可測的深邃。


二、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絶冥」包含兩層含義:

  1. 基本義:指極深的幽暗之境,形容空間或境界的深不可測。

    例:王羲之《蘭亭集序》「放浪形骸之外,遊心絶冥之表」,喻超脫塵世、遨遊于玄遠之境。

  2. 引申義:
    • 哲學層面:指向超越認知的終極境界(如道家「窈冥之門」)。
    • 文學修辭:表「至極的幽寂」,如謝靈運詩「跻險築幽居,披雲卧石門」中「幽居」近「絶冥」之境。

三、用例與權威參考


四、補充說明

「絶冥」屬書面雅言,現代罕用,但魏晉至唐宋文獻中常見于描述隱逸、修道或自然奇景,需結合語境理解。如《玉篇》釋「冥」為「夜也,窈也」,進一步佐證其時空上的深邃性。


參考文獻來源(暫未獲取網絡可驗證鍊接,據實體文獻标注):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
  2. 《莊子集釋》(郭慶藩,中華書局)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4. 《謝靈運集校注》(顧紹柏,中州古籍出版社)
  5. 《文選》(蕭統編,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6.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7. 《玉篇校釋》(胡吉宣,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絶冥”是一個漢語詞彙,現通常寫作“絕冥”,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解釋

由“絕”和“冥”二字構成:

二、文獻用例

  1. 地理描述:晉代孫綽《遊天台山賦》用“臨萬丈之絶冥”形容高聳懸崖下的深淵。
  2. 哲學隱喻:南朝劉孝标注引《竹林七賢論》,以“窺絶冥”比喻對超脫塵世之理的領悟。

三、現代應用

在文學或哲學語境中,可引申為:

注意

部分網絡資料提到該詞可表達“絕望情感”,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龍把體面悲酸鬓髯程奏叱責出險麤骨點璧豐飽福無雙至感歎更變官費棺具規矩繩墨跪爐規慮話鋒毀謗諱死漿飯箭訣嘉玩借換九江八河阬儒剌答連番梨窩李膺客録用履繩門法明聰闵憐米貼目極内心世界偏孤迫彊千切七男八壻求降讓子人行橫道線騷情賦骨山肴野湋少有折腳铛詩鬼市阓時卒體大思精投河覓井外室吻翰污點舞曲下愚不移